報告稱中國企業出海呈現四大趨勢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劉育英)11月13日,《發展“中國人經濟”,共享高水平開放機遇——2025中國企業“新型全球化”專題報告》在第十六屆財新峰會上正式發布。報告首次從“中國人經濟”的視角系統闡釋了中國企業在新型全球化階段出海的新趨勢及新挑戰,并提出以“中國+N”模式實現中國企業從產品到品牌,從低價值到高價值,從企業個體到產業鏈生態的進階。
該報告由財新智庫出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從政策和產業雙重視角,調研了6大場景10余個地方政府和企業出海的案例和模式,提煉不同出海方法論。聯想集團、泡泡瑪特、MiniMax等行業標桿企業案例入選該報告。
報告系統分析了當前“新型全球化”呈現的四大特征,包括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沖突與全球經貿規則的重塑;國際格局呈現“多元化”和“區域化”特征,“全球南方市場”崛起;服務化與綠色化成為全球貿易轉型的雙引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加快重塑。
基于此,報告進一步總結當下中國企業出海四大趨勢:出海內涵愈發豐富,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產業鏈出海”“生態出海”;對外投資領域日益多元,制造業是重點投向領域,服務業出海多元化;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市場”構成新增長引擎,其中亞洲仍是中國對外投資主要目的地;中國企業出海走向“能力輸出”。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尹艷林表示,在新階段新形勢下,不僅要做大做強“中國經濟”,而且要做大做強“中國人經濟”。做大做強“中國人經濟”需要積極穩妥走出去,提升全球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促進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良性互動。
報告倡導中國出海企業形成“中國+N”的戰略布局。例如聯想集團將80%的生產制造與70%的研發人員布局于中國,通過“中國+N”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將國際資源與本地化運營緊密結合,持續反哺國內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聯想集團作為“鏈主”企業已帶動超過250家國內供應商共同出海。(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4日 15:22:16
- 2025年11月14日 10:59:27
- 2025年11月13日 10:18:19
- 2025年11月13日 10:06:15
- 2025年11月13日 10:05:49
- 2025年11月13日 09:37:41
- 2025年11月13日 09:31:30
- 2025年11月13日 09:31:04
- 2025年11月13日 05:19:16
- 2025年11月11日 15:21:46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