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八閩千姿:客家山村的紅色傳承(組圖)

2016年11月04日 20: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 
八閩千姿:客家山村的紅色傳承(組圖)
    紀念塘背農民武裝暴動勝利87周年活動在塘背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 張金川 攝
幾經周折、迄今猶存的十余幅漫畫,珍藏于塘背小學內,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緬懷著烈士的英靈,激勵著后輩的成長。 陳炳林 攝
幾經周折、迄今猶存的十余幅漫畫,珍藏于塘背小學內,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緬懷著烈士的英靈,激勵著后輩的成長。 陳炳林 攝

  中新網長汀11月4日電 題:客家山村的紅色傳承

  作者 張金川

  時值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紅色文化熱潮在長征出發地之一的福建長汀縣方興未艾。紀念塘背農民武裝暴動勝利87周年活動,4日在毗鄰“紅軍長征第一村”的長汀縣南山鎮塘背村登場,就是一個縮影。

  塘背村,是中國著名革命根據地、“客家祖地”閩西的一個普通客家古村落。但在這里,以民間自發的形式,將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場農民革命武裝暴動當作一個節日來紀念,恐怕在中國的鄉村也不多見。塘背村一年一度的“十月初四暴動節”,或許是中國唯一紀念紅色暴動的民俗節日。

  當天,塘背村、楊謝村和官坊農場的當地民眾,還有塘背小學的師生,約200人,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村中出發,敲鑼打鼓,揮舞彩旗,來到村口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一起祭奠先烈,敬獻花圈。

  “還記得,小時候,十月初四比傳統春節還熱鬧,一件新衣服、一條大塊肉、一壇好米酒都要留待十月初四與親朋好友共慶武裝暴動的勝利,家家戶戶賓客盈門。”塘背村黨支部書記羅友忠說,為慶祝農民武裝暴動的勝利,塘背人將每年的今天(農歷十月初四)定為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紅色節日——十月初四暴動節。

這些真實反映塘背農民革命斗爭歷史的漫畫,是新中國成立后由當地村民搜集整理流傳于鄉梓的一百多個感人故事,并根據史料,歷時幾個月繪制而成的,原有100多幅。 陳炳林 攝
這些真實反映塘背農民革命斗爭歷史的漫畫,是新中國成立后由當地村民搜集整理流傳于鄉梓的一百多個感人故事,并根據史料,歷時幾個月繪制而成的,原有100多幅。 陳炳林 攝
每年的農歷十月初四這一天,當地民眾集會紀念塘背農民武裝暴動勝利,祭奠英烈。 陳炳林 攝
每年的農歷十月初四這一天,當地民眾集會紀念塘背農民武裝暴動勝利,祭奠英烈。 陳炳林 攝

  據史料記載,1929年3月和5月,紅四軍兩次入閩,點燃了閩西革命的熊熊烈火。11月4日(農歷十月初四),張赤男、羅銘等領導塘背農民700余人舉行武裝暴動。

  暴動前,塘背農民在土豪劣紳的壓迫下,當牛做馬、饑寒交迫,過著度日如年的生活。暴動勝利后,沒收的土豪劣紳的糧食被分給農民,地主豪紳霸占的土地被分給農民,村中還成立赤衛隊、農會(后改組為鄉蘇維埃政府)及土地委員會。

  從此,為保衛暴動勝利成果和紅色政權,1930-1932年間,塘背廣大農民就在這塊不足十方公里的小山村先后與周邊白匪武裝作戰109次,房屋被燒家園被毀又再建,被譽為“紅皮紅心紅骨頭,石灰都粉不白”的紅色鄉村。

  1932年到1934年間,塘背赤衛隊員分批編入紅軍系列,參加歷次反“圍剿”戰斗,幸存者參加長征。當年13歲的兒童團團長羅洪標就是在暴動勝利后的第二年參加紅軍,后來成長為共和國的開國少將。

  據1952年統計,從暴動到新中國成立,塘背人民與敵人進行大小戰斗400多次,共481人參加革命,230位優秀兒女英勇犧牲。其中,長汀縣政府認定的2000多名烈士中,塘背村就有213名在冊,約占8%。

  “他們拋頭顱、撒熱血,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保衛著這片神圣的紅色土地。”塘背村村委會主任曹富祥說,今天舉行紀念活動,就是要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繼承先烈遺志,創建紅色美好家園。

  矗立村口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鐫刻著塘背村的一個個英烈姓名,也在塘背村人的心中烙下了磨滅不了的印記。紅色,成為這個客家山村最厚重的篇章、最鮮亮的底色、最純粹的基因。

  距離革命烈士紀念碑百余米處,是創辦至今已近90年的塘背小學,其原名“列寧小學”。如今,由羅洪標將軍題寫校名的塘背小學內,有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將軍園”,有傳承紅色文化的“教育長廊”……紅色文化走進校園,薪火相傳,讓整個校園充滿著濃濃的紅色文化氛圍。

  尤其是,幾經周折、迄今猶存的十余幅漫畫,珍藏于塘背小學內,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緬懷著烈士的英靈,激勵著后輩的成長。這些真實反映塘背農民革命斗爭歷史的漫畫,是新中國成立后由當地村民搜集整理流傳于鄉梓的一百多個感人故事,并根據史料,歷時幾個月繪制而成的,原有100多幅。

  目前,福建官方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力求經過3年至5年的努力,建設一批國家級紅色文化基地,創作一批優秀紅色文化精品,辦好一批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推出一批新型紅色旅游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紅色文化傳播平臺。而有著豐富紅色資源的閩西,正在唱響紅色文化,塑造紅色旅游品牌。

  羅友忠表示,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更應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建設美麗鄉村,把這片紅色革命熱土開發打造成為紅色旅游風景線。(完)

>文化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