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繡“十指春風” 繡出宋韻新章
中新網鄭州11月11日電 題:汴繡“十指春風” 繡出宋韻新章
作者 張楠
北宋繁華街市乃至瓦片樹葉的細微質感,皆躍然其上……在八朝古都河南開封,已69歲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開封市汴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苗煒,可用一根細針牽引著五彩絲線在繃絹上“作畫”。

起源于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的汴繡,迄今已有千年歷史。2008年,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這門曾興盛于宮廷與民間的古老技藝,在苗煒等眾多汴繡傳承人手中煥發新生。
六歲學繡、八歲學畫的經歷,為苗煒的藝術生涯奠定基礎。24歲時,她憑借繪畫童子功考入開封市工藝美術研究所,自此開啟了對汴繡研究、設計及制作的專職生涯,其刺繡代表作《百鶴圖》《清明上河圖》《美人記》等廣受歡迎。六十余載過去,苗煒對這門手藝的熱愛始終如一。
汴繡以“十指春風”著稱,其精細多變的針法是技藝精髓。苗煒認為,技藝本身無地域界限,但風格卻因文化底蘊而各異。
“汴繡發展是在老一輩汴繡師傅的努力下逐漸恢復其光彩,針法應用也更加爐火純青。”苗煒舉例稱,比如反戧針繡瓦,可以通過層層疊壓展現瓦片的質感,打籽繡能精準表現柏樹葉的顆粒感,平針繡則可以通過變換出入針方向,模擬出不同絲綢的質感差異。

時代變遷間,傳統手工技藝面臨傳承困境。苗煒道出其中關鍵稱,沒有一個家長愿意讓孩子不拿文憑去學一門手藝。為此,今年她在開封職業學院主導設立了河南省首個高職層次的刺繡設計與工藝專業。“這既能讓學生獲得文憑,又能真正學到手藝。”苗煒如是說。
談及汴繡技藝傳承與創新,苗煒表示,守正是守住正確的傳統刺繡技能與創作風格,而創新則在傳統元素之上演繹當代風采,她的創新則是將繪畫審美、文學內涵、哲學辯思融入創作的“繡外之功”。
近年來,汴繡多次作為國禮走向世界,《清明上河圖》等繡品及衍生文創也是國際交流活動上的常客。苗煒說,創新下的古老藝術是能夠讓世界共同認可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傳統的也是當代的”。(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2日 14:19:01
- 2025年11月12日 13:29:38
- 2025年11月12日 10:12:59
- 2025年11月12日 00:33:44
- 2025年11月11日 22:01:47
- 2025年11月11日 16:12:45
- 2025年11月11日 14:35:57
- 2025年11月10日 11:21:31
- 2025年11月10日 11:16:00
- 2025年11月10日 11:07:52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