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国产网红女主播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調控樓市另一種思路:擴大契稅稅率

2010年08月31日 10:05 來源:上海證券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為了抑制房價過快增長,政府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在房地產開發與交易中轉移土地、房屋權屬征收差別化契稅。目前的做法,一是各地對購買非普通住宅按法定3%至5%的稅率征收契稅,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為3%,山西、江蘇等地為4%;二是對于購買普通住宅、經濟適用房按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三是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房統一按1%稅率征收;四是對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實行減免稅優惠政策。這種差別化的契稅政策實施的效果非常明顯,低收入者受益尤其大。但受法定稅率的限制,契稅對調節收入分配、抑制投機炒房行為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國現行稅制涉及房地產的稅收,共有10多個稅種,涵蓋了房地產開發、銷售、轉讓和保有等各個環節,其中,契稅在整個房地產稅收鏈中處于入口和出口兩端的位置上,對房地產其他稅種具有把手作用。在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時,以出讓和轉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首先要交納契稅;在銷售房屋和二手房交易辦理產權證書時,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契稅。加上契稅是在房地產交易環節中對承受方征收的,實行差別化政策以及“先稅后證”的征管辦法,這些特點使契稅在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上具有先天的優勢,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內在穩定器”,在調控房地產市場中發揮積極作用。當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房地產交易更為活躍,政府需要加大調控力度時,契稅的地位和作用越加凸顯。

  從保障民生和維護經濟穩定的角度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重點在于合理抑制住房的投資品功能,讓住房回歸“民生性”和消費品功能。這需要充分發揮稅收的調節功能和資金積累的功能。相對于財產所得稅和房產稅,契稅不僅操作簡單方便,而且通過提高稅率及其差別化,可以有效引導住房合理消費,抑制房地產投機、調節收入分配、積累更多的資金發展保障性住房。因此,筆者認為,可以考慮適當擴大契稅的稅率,例如,可以適當提升高檔商品房開發與轉移的契稅稅率;使契稅與營業稅相銜接,擴大對購買投資性住房和消費性住房(以5年期為區分標準)征收的契稅稅率差別;大幅減免低收入者購房及改造安置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契稅稅率等。

  鑒于契稅在房地產稅收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先稅后證”的征管辦法,應該還可以在房地產市場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房地產開發周期長、環節多、銷售(預售)情況復雜、存量房信息難以全面準確掌握,因此對房地產市場的管理難度很大。契稅“先稅后證”制度,可以說是房地產稅收控管的總開關,若遵循房地產稅收管理的規律,形成以契稅為把手,對房地產各稅種進行有效控管的稅收管理機制,應能有利于加強和完善對房地產市場的管理。同時,契稅征收過程中提供的信息,也為房地產市場的管理和調控提供了參考和決策的依據。相對于其他稅種和管理手段,從契稅管理中獲取的房地產相關信息較為全面而又準確,這有助于政府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市場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調控和管理措施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就此而言,契稅的征收過程,不僅僅是對房地產相關稅種的管理過程,而且是對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管理過程。

  從實踐來看,若要進一步強化契稅在調節收入分配、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調控房地產市場等方面的作用,還需在一些具體環節上有相應的改革與完善。比如,提升契稅的立法層次,將現行的契稅暫行條例上升為契稅法,以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不斷發展的需要,將契稅打造成為房地產稅收中的主要稅種,并使其成為地方稅收體系中的一個主體稅種。同時,落實契稅“先稅后證”制度,也需要更高的法律層面來規范,以提高納稅人的遵從度和相關部門的配合程度。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計稅價格核定,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契稅申報信息網絡、標準化的契稅申報程序和契稅信息數據庫,為加強房地產市場的管理和調控提供技術支持,以有效避免納稅人過低申報房地產成交價格等問題。(張鑫 王婧 作者系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及其碩士研究生)

參與互動(0)
【編輯:林偉】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