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談人物
姓名:吳桂英
身份:朝陽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CBD管委會主任
- 訪談動機
北京CBD迎來了10歲生日,十年來CBD發展成就如何,有何得失?東擴的決策如何做出?下一步會有哪些具體政策和發展方向?
近日,朝陽區常務副區長吳桂英接受專訪,談CBD十年發展歷程和即將于今日開幕的第十屆CBD商務節。
- 數說東擴
經過10年發展,原有核心區1050萬平方米的區域,已開發800多萬平方米,80%已開發完畢。
CBD是有儲備地的,2001年預留了10.4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次東擴面積是3.3平方公里。這一次又為下一次擴張預留了4平方公里的土地。
關于CBD發展
CBD有助提升首都競爭力
新京報:CBD發展十年,在北京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吳桂英:CBD是全市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十年的發展,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首都連接世界的窗口,是首都對外交流的窗口,這是其他功能區無法替代的。因為CBD有著豐富的涉外資源和國際化氛圍。
CBD對周邊有帶動作用,對其他大城市有示范和引領作用,無論是城市空間展示,還是經濟效益,都能提升首都競爭力。
此外是對經濟結構的調整作用。從歷史上看,CBD區域是工業基地,再往前看,還是一片菜地,所以CBD的發展就是農業到工業、服務業,再到國際金融、總部聚集、傳媒高端產業發展的過程。CBD十年發展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作出了貢獻。我想,將來CBD在這方面所起的作用會更大。
CBD國際化程度名列前茅
新京報:CBD對北京城市文化形成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吳桂英:一個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CBD在國際化程度上一直走在最前列,形成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國際化,包容、多元是其亮點。有這么多國際化人士在這里聚集,營造一個開放、多元、時尚的文化氛圍,這是為首都文化做出的貢獻。
關于東擴緣由
空間已滿難滿足企業需求
新京報:今年商務節的重頭戲就是CBD東擴,為何要東擴?
吳桂英:確實有人有這樣的疑問,之前還有觀點認為不必提空間的概念,其實從我接任CBD管委會主任以來,我一直不認為CBD僅僅包括目前的3.99平方公里,像華茂等地,已是CBD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東擴不是現在才提出來的,兩年前我們就在做東擴研究,由專業咨詢公司來操作,結論就是應該東擴。因為我們現在的空間已滿,進駐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上半年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進駐增速達23%,需更多空間。
企業集群發展可降低成本
新京報:為何還要劃定范圍?
吳桂英:為了實現更好的規劃,加快企業的聚集,產生扎堆效應,也就是企業的集群發展,他們在一起才有足夠的信息量,可降低成本。
CBD東擴旨在筑巢引鳳
新京報:特意選擇了CBD十年這個時間點?
吳桂英:之前還有人問東擴是否因為金融危機,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一是CBD滿了。經過10年發展,原有核心區1050萬平方米的區域已開發800多萬平方米,80%已開發完畢,不能等到全部開發完畢再來做規劃,那時候肯定晚了,政府的規劃肯定要超前。
二是CBD散了。滿了之后周邊就會散,這是自然的,即很多人說的泛CBD,是不是就不能泛了?不一定。不過在一段時間內,我們還是希望產業聚集,有集群效應。而且在區域內和區域外,企業享受的政策也不同,散了效益低、成本高。如果把世界500強分散放在很多地方,它要求的配套都是頂級的,成本就高了,不好配套。
三是缺了。缺了一些東西,一些配套不足。譬如我們的綠化程度以及甲級寫字樓的比例。在國內來看是高的,跟國外比就低了,近期我們發現有一些大企業想落戶CBD,但落不下來,因為沒有合適的地方。其實我們就是在筑巢引鳳,再不規范就會散了。
新京報:為何主要選擇東擴?
吳桂英:從CBD目前格局可看到,南面是通惠河,還有鐵路線,西面有很多使館區,東面、北面有空間、有潛力。
東擴重點發展三類產業
新京報:東擴區下一步重點發展哪些產業?
吳桂英:產業定位和空間藍圖還有點早,因為規劃方案還沒出爐。下一步重點還是要發展國際金融、總部經濟、傳媒產業,從政府導向上看,要形成以國際金融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傳媒產業為補充的格局。隨著東擴,產業也會更豐富。
低碳不意味著企業成本增加
新京報:東擴規劃意見中提出要建全球首個低碳商務區,這是否意味著進入門檻提高了,生產和生活成本會增加?
吳桂英:這不一定的,低碳經濟不意味著需要更高的成本,兩者沒有必然聯系,而且我們要算大賬,節能環保能減少很多支出,這方面企業不用特別擔心。
低碳是種理念,我們大面積提倡低碳理念,在全世界還是獨樹一幟的。我們將使其在各個環節得到體現:低碳理念要滲透到規劃中,我們的規劃要預留空間實現低碳經濟;具體項目上,譬如在社區,要使建筑更環保、更綠色,減少能耗和碳排放,使政府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