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2013年12月30日 09:07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0)

  □廖曙輝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回答了基本經濟制度的四個重大問題,對于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意義重大。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決定》將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置于同等地位,指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把非公有制經濟放在與公有制經濟同等的地位,更加公平地對待和認識各種所有制經濟。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這些都是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彰顯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因此,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就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的理論落了地

  《決定》的指導思想和重大舉措,體現了國有經濟的全民所有制經濟本質和進一步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向。

  在國有經濟的運營上,強調資本運營,提出大力推進國有資產資本化,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在國有經濟戰略布局調整上,進一步明確國有資本的功能定位,強調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對一般性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要按照市場化的要求,依托資本市場,推進公眾公司改革,鼓勵戰略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

  在國有資本收益分配上,強調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的理論落了地。

  在資產管理體制上,強調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

  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上,首次在黨的決定中提出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

  對于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

  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同等地位

  《決定》從多個層面作出了重大理論突破并提出了政策舉措,將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向廣度和深度健康發展。

  在功能定位上,明確非公有制經濟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產權保護上,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強調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非公有制和公有制一視同仁已是確切無疑的了。

  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決定》把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提出來,放到了一個突出的戰略地位,又是理論和政策上的一個重要創新。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了新的內涵和定位,既要發展國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也要鼓勵發展非公有制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作者系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高級經濟師

【編輯:王安寧】

>國內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