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互動(0)自1月14日起,省級地方兩會進入密集召開期。在每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都是備受矚目的焦點內容。在今年的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無論是工作方式,還是涉及領域,“改革”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和力度貫穿始末。
改革:簡政放權,推進政府自身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全面深化改革成為中國的最強音。前進的風向標自上而下,湖北、吉林、四川等多地紛紛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對改革作出具體部署。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改革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永恒動力”,并強調堅持以改革統領全局,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四川省省長魏宏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各方面工作都要以改革為統領,在方方面面工作中落實改革精神”。
除了強調改革的重要性外,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職責。
而江蘇的報告讓人看到了政府首先推進自身改革的決心:“凡可以由社會組織承擔的事務性管理工作、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政府都要退出或轉移。凡可以采用事后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事項,一律不設前置審批。凡直接面向基層、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市縣和基層管理!
開放:用高水平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
今年兩會,多地對開放的外向型經濟有了更為明確的表述。
上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很多關于自貿區的表述。上海市市長楊雄表示,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促進,扎實推進對口支援,積極參與長三角和長江經濟支撐帶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福建則提出“主動對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推動在本省設立自由貿易園區”。
“廣西最根本的出路在于開放!痹趶V西今年的工作報告中,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作上述表述。廣西政府工作報告從深化以東盟為重點的開放合作到加快建設開放合作園區、謀劃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擴大沿海開放開發,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密切與港澳臺的開放合作以及進一步拓寬“南寧渠道”等等,對外開放幾乎涵蓋廣西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
在西部,陜西、甘肅、寧夏、四川等多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及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表示要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加快建設內陸開發開放高地。甘肅要努力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發揮通道、文化旅游資源、產業優勢,加強與中西亞國家在經濟技術、教育文化醫療、商貿旅游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寧夏要爭取把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建設的整體之中,探索建立與沿線省區及歐亞國家交流合作新機制。
正如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劉慧在報告中所言,“開放也是改革,用高水平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