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詠春拳師扎根江蘇宿遷 傳承中華傳統武術
中新社宿遷11月12日電 題:臺灣詠春拳師扎根江蘇宿遷 傳承中華傳統武術
中新社記者 唐娟
在江蘇宿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的工作室內,石育全正耐心指導學員領悟詠春拳的拳理精髓。這位學習詠春拳十余年的臺灣青年,在宿遷開了拳館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更在鍋貼與糝湯的香氣中,品味這座城市的煙火氣。
石育全的習武之路始于高中時期練習跆拳道,七年的訓練為他打下堅實基礎。2013年,他正式拜入詠春拳門下潛心研習。2015年,石育全赴宿遷工作,與這座城市的偶然邂逅,最終變成了長久的扎根。
談及詠春拳源流,石育全如數家珍。“我想讓學生們了解詠春拳的正統文化,真正讀懂老祖宗留下的技藝精髓。”他始終堅持以傳統功法為核心,讓學員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華武術的文化底蘊。
在宿遷經營一家海鮮粥店的陳俊宇是石育全的學徒。“平時工作壓力大,久坐久站腰頸都不好,練詠春拳后明顯舒服多了。”她笑著展示剛學會的“膀手”動作,“教練教得特別細致,會根據我們的身體狀況調整強度,還總提醒我們‘習武先修德’,現在我遇事冷靜多了,不像以前那么急躁。”
對石育全而言,練拳更多是修身養性的方式,既能強身健體,更能培養謙遜自持的心態。他表示,自己正是看中詠春拳講究來留去送、以巧取勝、剛柔并濟的特質,更契合成年人的養生需求。
教拳之余,石育全最愛逛宿遷市井巷陌的早市與夜市,尋找這座城市最地道的滋味。“剛來的時候就被宿遷的美食留住了胃,現在一碗糝湯配二兩鍋貼是雷打不動的早餐搭配。”糝湯的醇厚鮮香、鍋貼的外酥里嫩,藏著最地道的宿遷滋味,久而久之,竟成了石育全練拳前喚醒身體的儀式。
“黃狗豬頭肉肥而不膩,切片蘸醋滿口鮮香;泗洪大閘蟹膏滿黃肥,總要約上朋友嘗鮮;還有車輪餅,甜咸餡料裹著酥脆外皮……”石育全對宿遷的特色美食如數家珍。“宿遷的美食藏著最實在的生活氣息,這份煙火氣讓我找到了歸屬感。”(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2日 12:33:28
- 2025年11月12日 10:55:22
- 2025年11月12日 10:50:49
- 2025年11月12日 10:20:10
- 2025年11月12日 10:18:16
- 2025年11月11日 13:05:47
- 2025年11月11日 10:36:55
- 2025年11月11日 10:36:21
- 2025年11月10日 15:00:55
- 2025年11月10日 13:53:48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