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何以傳播全球?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支招“破局”
中新網長沙11月13日電 (張雪盈)以“跨山越海的媒介橋梁”為主題的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國際傳播論壇13日在湖南長沙舉行。
論壇期間,知名媒體人士、專家學者、出海品牌企業代表等領域人士就跨越文化鴻溝、破解本地運營、把握國際傳播規律展開交流,以增強主流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全面提升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

聚焦在滬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及入境游客的第一份地方性英文日報Shanghai Daily、致力于成為“外籍人士服務第一選擇”的一站式對外信息服務平臺City News Service……上海報業集團副社長楊健介紹,通過打造定位清晰、具備用戶黏性的立體化海外傳播陣地,集團旗下“6個第一”國傳矩陣雛形初現、協同發力,向國際社會傳播“上海精彩”、講好“中國故事”。
湖南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劉驕同樣強調了融入國家戰略傳播體系,推進平臺建設的重要性。“湖南國傳發揮統籌優勢,積極構建‘1+14+N’(1個省級中心,14個市州,多家媒體及省直單位)全省一盤棋的國際傳播格局,讓日報、廣電、出版等各展所長,克服了省級國傳中心力量整合乏力的痛點。”他舉例說,如湖南廣電合作建設非洲加納“金芒果”衛星頻道,在肯尼亞設立辦事處,正嘗試在地化運營,打造“視聽+電商”模式。
“全球重大事件,我們必須在場,必須發聲。”新華社國際部海外社交媒體采編室副主任鄭開君認為,比地理邊界更難逾越的,是由信息和文化形塑的“認知邊界”。作為國際傳播者,應當架設起更多“認知之橋”,連接起個體與時代,連接起本土的獨特道路與人類共同的未來愿景,讓國際輿論場上讓人們不再被單一的敘事所局限,看見一個更加真實、多元、并充滿選擇的全人類的社會圖景。
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王旖旎稱道湖南對非文化傳播,強調國際傳播不應陷入“敘事之爭”,要用海外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在她看來,共同制作改變了傳統信息傳播的權力結構,使非洲人民從沉默的受眾轉為積極的參與者,讓傳播的結果,從單一的湖南文化呈現,變為“中非文化融合”的新產物。
“國際傳播拼的是平臺、比的是技術、爭的是流量。”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徐秀麗提出,全力打造“中國”系列文化短視頻IP集群出海,并進行精準的多語種譯制和區域文化適配策略,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球化表達。
與會嘉賓表示,本次論壇有利于凝聚行業共識,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植根中華文明沃土,順應信息技術浪潮,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文化,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完)
- 專題: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4日 18:19:57
- 2025年11月14日 15:26:56
- 2025年11月14日 15:15:56
- 2025年11月14日 12:59:31
- 2025年11月14日 12:06:12
- 2025年11月14日 11:30:37
- 2025年11月14日 10:47:06
- 2025年11月13日 14:18:03
- 2025年11月13日 13:26:37
- 2025年11月13日 11:14:5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