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臺報析兩岸動態:經貿競爭或成常態趨勢

2014年10月30日 11: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中新網10月30日電 臺灣《聯合報》30日社論稱,兩岸關系近來已進入盤整階段。大陸經濟增長減速已成常態,雙方“競爭態勢”已逐漸凌駕“互利雙贏”關系,并有常態化趨勢。

  文章摘編如下:

  據今年9月中旬發布的兩岸關系定期調查報告,亦顯示愈來愈多民眾對兩岸經貿由“互利”轉趨“競爭”的憂慮。鑒于兩岸經貿及和平紅利是兩岸關系的基石,面對兩岸經濟新常態,如何因應此一變化,建立可長可久的新經濟合作架構,可說是當前最迫切的兩岸課題。

  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大陸經濟從逾9%的高速增長轉為低于8%的中速增長。據中國社科院預測,今年大陸經濟增長率降為7.3%左右,明年將再降至7%左右。

  今年5月后習近平幾次談話皆提及“新常態”,意在提醒內部須以平常心面對經濟下調,致力改變經濟模式,追求講質量及創新的經濟增長。換句話說,未來幾年北京將以時間換取空間,犧牲經濟增長,來打造大陸經濟“升級版”。此一“新常態”,可說是未來兩岸經貿走向的關鍵影響因素。

  升級版的大陸經濟,對臺灣一方面是機會,但挑戰也紛至沓來。事實上,近幾年大陸產業的快速轉型,對臺灣已構成與日俱增的競爭壓力。大陸逾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推動經濟轉型及深化市場改革,其衍生對資金、技術及人才的強大磁吸效應,導致臺灣投資機會、核心技術及專業和經理人才大量流向大陸,從而嚴重削弱臺灣本身經濟轉型升級的動能。

  大陸產業部門和臺商搶錢、搶人、搶技術、搶市場。臺灣兩大出口產業資通訊(ICT)及石化業已感受到大陸業者的強大威脅。這兩年大陸ICT業增長速度驚人,尤其大陸品牌智能手機和平板計算機席卷中低價位市場,已嚴重威脅臺商的生存發展。

  最近大陸國務院更傾力支持半導體產業,至少將砸下6000億元人民幣扶植晶圓代工、半導體設計等產業,如果臺灣ICT業不能奮起轉型升級,專家估計,五年內將出現品牌及代工“雙輸危機”。

  面對兩岸經濟由互利轉趨競爭的新常態,更加凸顯兩岸制度化合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所謂制度化合作,不應僅限于ECFA、兩岸服貿及貨貿等以市場開放為主的合作架構,而且應積極針對兩岸市場體制及政府角色的差異性,建構出一套避免惡性競爭及因政府過度介入致造成市場扭曲的協調機制,讓兩岸合作能夠真正體現互利雙贏。

  在總體資源及人員移動方面,雙方亦應立基于“一中屋頂”下,透過政策和法規的協調,促進雙向平衡流動,降低大陸經濟磁吸效應對臺灣的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是,在大陸經濟升級版和臺灣經濟轉骨藍圖之間,兩者須找到可以互利雙贏的合作空間,包括在兩岸及區域間的合作,透過雙方產官學集體努力,擬定具體合作目標、項目及路線圖,讓長期合作能夠有序開展。

  如果能朝此一大方向全力以赴,兩岸必能化競爭為合作,則目前陷于僵局的兩岸協議或可迎刃而解,兩岸關系亦得以有繼續推進的新動能。

【編輯:吳合琴】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