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甲祥“千億產業”的算法未必能得到所有業內人士的支持。實際上,稀土產業鏈究竟算到哪一環,還沒有統一的說法。有人認為,稀土產業只包括“原礦—精礦(或氧化物)—初級分離產品—稀土功能材料”,這樣算,每一個稀土元素頂多能形成億元或十億元產業。劉甲祥的算法延伸到了功能材料的應用產業。
但是,稀土每深加工一次,可增加10倍甚至100倍以上的價值,這似乎成為業內普遍認可的經驗。
如果按照這樣一個產品增值模式,稀土產業的增值鏈條實際上是一條“指數曲線”——從原礦、精礦出發,初級分離產品、功能材料、應用產品……價值的曲線成正比地上揚。
“稀土之父”徐光憲的概括是,這個曲線的比值是1∶10∶100。“下游甚至可能‘100’都不止。”3月28日,徐光憲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振興稀土產業關鍵在應用。”4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在國際稀土峰會上說。而中國的稀土產業,產品附加值處于1∶10的推進空間。
“還在靠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賺錢。”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嚴純華這樣說。
據業內人士介紹,全球80%的節能燈都是中國制造,全球80%以上的品牌燈都是歐司朗、飛利浦等國外品牌,沒有中國的牌子。中國品牌歐普,主要是利用銷售渠道做貼牌,而不是真正產品品牌生產商。
“貼上別人的牌子,就可以賣20多塊錢,自己的牌子,可能就只能賣5塊錢。”杭州大明熒光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寅軒4月23日對本報記者介紹,在浙江,這種做貼牌的工廠很多。
“科工貿”還是“貿工技”?
劉甲祥一直渴望國家層面能設立用于稀土產業深加工和應用的專項資金,但從工信部擬出臺的專項規劃來看,他再一次失望了。
劉甲祥還一再地表示希望能成為湖南稀土行業發展的龍頭,以著力于深加工和應用領域的突破與發展。但稀土院最終獲得的實際支持還有限。
湖南稀土行業行政主管單位湖南有色工業總公司的科技規劃處處長、湖南有色學會秘書長許林說,湖南現在強調做深加工,并希望藉此趕上已經領先的贛州。但他認為,以稀土院做行業龍頭,這件事有點不現實。
“它長期做研究,經濟實力差一點,做龍頭有些勉強。”他說,“最后可能是中央在湘企業成為龍頭。”
中央在湘企業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就是五礦控股的湖南有色控股集團公司。它的稀土業務目前主要放在郴州,以朱崇洲的黃沙坪礦業分公司和南嶺公司具體操作。
盡管當地政府也承諾要發展深加工和應用產業,朱崇洲還是坦承,第一步做的工作是控制資源。
“第一階段,5年之內‘科工貿’的發展途徑并不現實,相反可能還需要‘貿工技’的方式。”3月5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朱崇洲說。
“先應該是市場,鉚住它,然后做加工,怎么去滿足它,然后是科技。”朱崇洲說,這也是華為以前走的路子。現實地說,企業應該以資金為紐帶,科技為魔棍。
劉甲祥現在期待的是,與華能合作,聯合生產稀土永磁材料,用于風力發電。他需要戰略投資者。(記者 謝光飛 歐陽艷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