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蘭州市政協委員:加快石化園區建設 推動綠色產業

2014年02月21日 14:45 來源:蘭州日報 參與互動(0)

  省委十二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與全省經濟工作會確定蘭州新區要圍繞建設國家級生態石化基地的目標,在全方位、全過程、全力以赴服務好大項目的同時,啟動新區石化產業園區的建設,下大力氣做好石化產業園區。具體來說,是以蘭石化搬遷為契機,做好推動產業延伸、下游產品開發,產業集中和產業集群,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帶動點和增長極這篇大文章,并提出按照“五個一體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建設好石油化工產業園區,成為拉動新區發展的新亮點和主要增長點。

  如何高水平規劃建設好新區石油化工產業園區?在正在召開的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上,政協委員牛錚超、陳玉萍、施韶東、翟麗霞、楊耀等聯合提交了《關于加快蘭州新區石化園區建設打造綠色石化園區的提案》,就此提出四點建議:

  建議一: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好產業園區

  石化產業的搬遷是發展的大趨勢,但在規劃設計上一定要高起點、高水平,不僅要考慮產業鏈的延伸,附加值的提升,還要考慮“三廢”的循環利用和區域的合理布局,更要考慮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協調發展。在設計中要將45平方公里產業園區規劃好幾個區域,煉化化工區15平方公里、石化新材料區22平方公里、高新技術精細化工產業區8平方公里以及非化工區等,這樣便于管理,便于資源共享以及便于“三廢”的綜合治理等。

  規劃好園區硬件條件,如園區的路網、電網、通訊網絡以及上下水網,特別是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要提前考慮,并使之與園區的發展相配套。

  規劃好園區共用服務。園區公用設施的規劃,要按照原料供給多元化,產業服務延伸化,配套設施全面化,應急服務到位化,完善物流傳輸,形成企業相互關聯供應配套集中,物流高效傳輸體系。

  嚴格按照園區發展綠色化的原則來規劃和建設,要做好園區綠化、美化工作,建設有吸引力的生態綠色石化園區。

  建議二:走高產出低排放發展之路

  石化園區要按照高產出、低消耗、低排放的綠色發展模式,來設計建設。要選好項目,對于集約型、節約型和高附加值型的項目要優先考慮,而對那些高污染、環評不達標的項目禁止入住園區,實行環保一票否決。

  對進駐園區的項目嚴格執行“三同時”。項目竣工后,要進行“三同時”驗收,對于驗收不合格的企業,堅決不允許投產。

  建立園區內企業的管理和監控機制,推行“責任關懷”、加強環境監控和應急管理。對那些高耗能,經濟效益差的企業,責令進行改造或控制其發展規模。要加強園區內環保監控工作,確保每天24小時監控。

  建議三:開放政務綠色通道

  加快級職、編制等審核及其他相關事務的辦理,特事特辦,快速建立園區的政務機構建設,盡早進入角色,投入工作。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讓企業成為主體,市場發揮決定作用。

  賦予相應的權利,激發積極性,加快園區建設。在建設初期,政府的作用是決定性的,省市兩級政府的作用的發揮將決定石化園區建議的成敗。同時賦予園區盡可能大的權利,上下共同努力,使石化園區早日建成。

  建議四:為石化園區發展提供保障體系

  出臺政策,完善法律法規的保障體系。省市聯動,積極與國家相關部門、央企溝通、爭取。保證園區最大限度的獲得中央和央企的支持。

  成立專家委員會,為決策咨詢提供保障體系。從規劃開始,就對石化園區的各項建設進行科學論證,嚴格審定,重大建設必須經專家委員會審定通過,才能實施。

  建立石化園區產業發展基金。由省政府和央企、省直大企業以及蘭州市和區內大企業共同出資,設立蘭州新區開發基金。在此基礎上,吸納金融資本、產業投資資本、市場流動資金和國外戰略投資,逐步擴大融資規模,爭取設立蘭州新區石化產業投資基金,為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成長性好的招商引資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發行蘭州新區發展債券,募集資金,加快石化園區的建設。設立蘭州新區石化產業開發擔保公司,服務石化園區開發建設。設立蘭州新區石化產業開發擔保公司后,將以往銀企兩方合作轉變為為銀行、擔保公司、石化企業三方合作,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尤其是蘭石化的積極性,使蘭石化、新區石化園區、銀行成為命運共同體。(記者趙萬山)           

【編輯:李歡】

>社會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