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版畫煥新生:一把刻刀“刻”就幸福路
中新網陜西安康11月12日電 題:旬陽版畫煥新生:一把刻刀“刻”就幸福路
作者 吳西檬 阿琳娜
推開旬陽市版畫院大門,淡淡的墨香與木材清香撲面而來。寧靜的大廳內,只聞刻刀與木板接觸的沙沙聲此起彼伏,幾位工作人員正俯身于案前,專注地雕刻著手中的木板,細膩的線條逐漸在木板上延展成型。

“我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受爺爺影響開始接觸刻板畫的。”安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旬陽傳統木刻版畫傳承人蔚世生回憶道,從美術院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回家鄉的一所初中任教,面對美術教學資源匱乏的現實,他帶領學生變廢為寶,用廢舊紙箱作刻版,讓藝術的種子在鄉村課堂中生根發芽。
這段早年的教學經歷,讓他深刻認識到版畫藝術必須扎根現實、服務大眾。據蔚世生介紹,旬陽版畫融合了巴文化、秦文化和楚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南北兼容的獨特風格。他致力于將傳統技法與現代審美相融合,推動版畫走進尋常百姓家,讓藝術回歸生活,服務民眾。
基于這一思路,旬陽市版畫院里的“版畫媽媽”群體應運而生。向長芳就是其中一員,“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兩個上學的孩子,經濟上確實有些壓力。”她坦言,學習版畫后,她不僅掌握了一門新手藝,還發現了意外的收獲:“孩子寫作業時,我在旁邊刻版畫。他們看到我認真專注的樣子,寫作業也變得更認真了。”

對于“版畫媽媽”們而言,靈活的工作時間是這份工作的最大吸引力。“忙時放下,閑時刻畫,時間安排很自由。”向長芳說,這份兼職還為她們帶來了穩定收入,一個月一千七八百元對寶媽來說是一筆可觀的補貼。
據旬陽版畫院辦公室主任李雪介紹,“旬陽版畫師”勞務品牌采用“公司+版畫職校+合作社+工坊+農戶”的聯動模式,累計開展技能培訓100余期,培訓學員7000余人,助力1000余人實現穩定就業。
在“版畫媽媽”們依托工坊實現靈活就業的同時,年輕一代則從市場端為這項技藝開辟了新路徑。年輕的版畫院員工曹子衿,今年23歲,是一位美術專業碩士畢業生。她所在的部門正通過電商平臺,嘗試將版畫元素融入文創產品,讓版畫以更時尚的面貌走近年輕人。

“我們注冊了一個IP叫‘刻個板子’,主要用來宣發我們的文創產品。”曹子衿介紹,團隊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了一系列包含版畫元素的創新產品,包括寓意吉祥的冰箱貼、安撫玩具,以及融合網絡流行文化的文創戒指等。
如何破解傳統技藝“慢工出細活”的特性與現代生活節奏之間的矛盾?蔚世生持續推動版畫走進景區、社區等日常場景,讓古老技藝在服務當代生活的過程中,尋得與時代同頻的新節拍。
“千說萬說,還是要讓家鄉的人能富裕起來。”蔚世生這句質樸的心愿,正透過刻刀的每一次起落悄然實現。在版畫院里,“版畫媽媽”們利用零散時間刻下的,不僅是圖案與線條,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2日 16:36:12
- 2025年11月12日 16:20:21
- 2025年11月12日 16:02:30
- 2025年11月12日 15:53:27
- 2025年11月12日 15:52:19
- 2025年11月12日 15:51:03
- 2025年11月12日 15:16:51
- 2025年11月12日 14:16:59
- 2025年11月12日 14:16:41
- 2025年11月12日 14:11:1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