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初開始,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三次由贛入閩,播撒革命火種,摧毀反動統治,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閩西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中新社記者一行前往福建龍巖,尋覓偉人足跡,在閩西這塊革命熱土上開始了紅色之旅。6月21日,記者首站來到了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
1929年紅四軍第三次攻克龍巖城后,時任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兼黨代表的毛澤東和夫人賀子珍曾在新羅居住了二十余日。記者在新羅的毛澤東舊居看到,如今這里已經修葺一新,院內的陳列館內展示著新羅的歷史沿革圖片及部分實物。舊居中最吸引眼球的當數毛澤東曾經居住的屋子,兩張板凳架起一張木板床,一張破舊的書桌上擺放著煤油燈、筆墨等。雖然這里的擺設是根據史料及老鄉的回憶重新擺設,然而就是在這間簡陋的房間里,毛澤東親自起草了紅四軍六月布告,宣傳了紅四軍斗爭宗旨和革命目標,這對于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929年初開始,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三次由贛入閩,播撒革命火種,摧毀反動統治,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閩西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中新社記者一行前往福建龍巖,尋覓偉人足跡,在閩西這塊革命熱土上開始了紅色之旅。6月21日,記者首站來到了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
1929年紅四軍第三次攻克龍巖城后,時任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兼黨代表的毛澤東和夫人賀子珍曾在新羅居住了二十余日。記者在新羅的毛澤東舊居看到,如今這里已經修葺一新,院內的陳列館內展示著新羅的歷史沿革圖片及部分實物。舊居中最吸引眼球的當數毛澤東曾經居住的屋子,兩張板凳架起一張木板床,一張破舊的書桌上擺放著煤油燈、筆墨等。雖然這里的擺設是根據史料及老鄉的回憶重新擺設,然而就是在這間簡陋的房間里,毛澤東親自起草了紅四軍六月布告,宣傳了紅四軍斗爭宗旨和革命目標,這對于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博物館館長 張兆聲
這是一間普通的民房,也是1929年6月19號紅四軍第三次攻下龍巖城后,毛澤東和賀子珍的舊居,那在這間小小的房子里面,毛澤東主要有做了幾件比較大的事,第一個在這個桌子上簽閱鄧子恢起草的土地斗爭綱領,這個土地斗爭綱領是以閩西土地革命的基礎,就是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這條政策制定后,再增加了抽多補少,抽肥補瘦,這兩條經驗,后來成為中央蘇區土地革命政策的重要策源地。第二呢,毛澤東在這邊非常重視地方調查,對當地的群眾社會概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曾經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階級分析在這邊,第三個呢就是在此探討我們閩西黨政軍建設方面為我們中共閩西特委和龍巖縣委做了一些很重要的指示。
在毛澤東與賀子珍居住的小屋內,還陳列著兩頂紅軍當年所戴的斗笠。從外形上很難看出兩頂斗笠的區別,但細細觀察,斗笠的外沿卻不相同,新羅區博物館張兆聲館長給記者講述了這其中的故事。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博物館館長 張兆聲
這個斗笠呢你們看,這是有兩種,一種是竹面寬的,是用竹片,大家可以看到,竹片寬寬的,竹片寬,這個很容易把紅軍戰士的衣服弄濕,因為它滴水的時候是一個柱形,集中滴下來,那朱德看了以后要建議這頂斗笠進行改正,把這個邊框改為油條形,這種油條形,油條形的水珠非常均勻,四面都都,它不會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是朱德的建議,改進了這個斗笠,變成油條形。
隨后,記者驅車來到了位于新羅區東肖鎮后田村的火星祠堂,著名的后田暴動舊址。1928年3月4日,為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中共龍巖縣委羅懷盛、郭滴人、鄧子恢等領導后田農民舉行武裝暴動,打跨國民黨軍閥陳國輝支持的地主武裝,在此破倉分糧、焚燒田契債約。后田暴動,打響福建農民武裝暴動第一槍,揭開了福建農民武裝暴動的序幕,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閩西的紅色資源豐富。采訪期間,記者還相繼走訪了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及位于新羅區東肖鎮中心小學內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鄧子恢的紀念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閩西軍民進行了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尤其是在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朱德、陳毅、鄧子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從事革命實踐活動,留下了眾多的革命舊址和豐富的革命文物。
記者 吳晟煒 福建龍巖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