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于2011年10月9日出席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及“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振興中華的宏愿,應該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10月10日,中新社記者專訪了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周志懷認為,胡錦濤的講話頗具新意,不僅闡述了辛亥革命在中華民族復興過程中的歷史意義,同時對現階段的對臺工作和兩岸關系發展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同期】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于2011年10月9日出席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及“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振興中華的宏愿,應該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10月10日,中新社記者專訪了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周志懷認為,胡錦濤的講話頗具新意,不僅闡述了辛亥革命在中華民族復興過程中的歷史意義,同時對現階段的對臺工作和兩岸關系發展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同期】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
如何實現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一些宏愿,這個宏愿主要體現為兩點,一個就是振興中華,一個就是國家統一。從振興中華這個角度來說,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論述,就是把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是過去沒有提過的,這次提的很明確。沒有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解說】
周志懷介紹說,胡錦濤的論述中還提到,兩岸同胞要牢牢把握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持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密切交流,努力增強兩岸的民族認同,通過推進和平發展進程,實現國家統一,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同期】胡錦濤
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問題,終結兩岸對立,撫平歷史創傷,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解說】根據胡錦濤在大會上提出的“終結兩岸對立,撫平歷史創傷”,周志懷認為,撫平歷史的傷痕,正是消除兩岸政治對立的一個基礎。
【同期】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
終結兩岸對立,實際上就是要終結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國內戰遺留并延續的政治對立。兩岸雖然說是實現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但是兩岸的政治對立并沒有消除。胡總書記2008年12月31號的重要講話當中,那這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國內戰遺留并延續的這種對立,這是兩岸政治定位的一種表述。
【解說】
周志懷說,胡錦濤關于歷史傷痕的講述,是指臺灣曾經先后被多國列強侵占殖民,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使臺灣淪為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后的二二八事件,又使臺灣人民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血腥鎮壓,這些歷史的傷痕在臺灣人民的腦海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記。
只有走出歷史,面向未來,兩岸同胞才能更好地攜手促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兩岸共同的努力和貢獻,
記者金美辰 馬冠樸北京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