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是北京的一位普通市民,家住在北京西四環的他,今天要開著車,到東四環的一家超市購物。往返四十多公里的路程。是什么吸引著他跑這么遠呢?
【同期】:(楊先生)
楊先生是北京的一位普通市民,家住在北京西四環的他,今天要開著車,到東四環的一家超市購物。往返四十多公里的路程。是什么吸引著他跑這么遠呢?
【同期】:(楊先生)
以前在國外的時候就
經常逛這個超市
當時買一些像這種帕斯塔
還有買一些各種
類型的番茄醬
還是比較方便
但是國內很多超市
不提供這些東西
所以我來到這個超市發現
平常經常吃的一些東西
這里也能買得到
感覺還是挺方便的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零售業的大門也隨之向世界敞開。作為開放最早并最為徹底的一個行業,如今的中國零售業市場,已呈現出中外業界巨頭同臺競技,爭食全國市場的局面。老百姓受惠于競爭帶來的實惠和便利,選擇更多了。
【同期】北京市民:
以前好像不是自己選
現在自己選的東西多了
而且商品的種類也多
比較自由了
自由購物的概念,今天看是理所當然,然而在入世之前,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制約,買與賣之間還隔著一個柜臺,而這一層阻隔不僅是理念的問題,也正體現出了零售市場結構的不合理、業態單一,其結果是阻礙市場發展。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教授 雷達)
實際上中國零售業還是
面臨著幾次比較危險的沖擊的
印象當中好像是01年左右
中國的零售業的情況是
利潤情況是非常不好的
除了自身體制和結構的制約,攜巨資而來的跨國公司,也使得本土零售企業如芒在背。回憶起那段時間,業內人士常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超國民待遇”。所謂“超國民待遇”,就是為了吸引投資,財大氣粗的外資企業往往享受著稅收優惠、投資優惠、外匯管理優惠等許多優惠政策。但是,當時的放開顯然讓本土企業有點措手不及。
【同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教授 雷達)
當時我的印象當中
中國的許多零售業
無論從他的產權模式
還是從他的業態
模式的角度來說呢
中國的零售業也
正好處于轉型時期
那么這種轉型時期呢
如果從針對工業
企業的角度來看
正是應該對這些所謂的
幼稚產業進行保護的時期
我們并沒有對我們
自身的零售業進行保護
而是開放零售業市場
讓這些大店進來了
政策的利好加上中國市場足夠大的蛋糕,使得外資紛紛搶灘登陸,世界第三大零售商樂購總裁對當年的這一決策還記憶猶新。
【同期】:(樂購高級副總裁 陸海清)
我記得在1999年財富全球論壇
在上海剛召開的時候
有一家大公司的CEO他說
如果你要取勝全球
你必須要足入中國
那么我們到中國來其實
是一個不用花很多時間
就能決定的一個決策
中國市場是非常重要
其實,早在樂購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世界零售業巨頭家樂福,沃爾瑪就已在中國開設了店面。先進的管理、豐富的商品、花樣繁多的促銷手段,跨國公司的到來對中國整個業態造成了很大沖擊,本土公司面臨著艱難的轉型,如何才能取長補短,師夷長技以自強?
【同期】:(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 副所長 劉建飛)
把國外好的東西吸收進來
讓他們給我們樹立一個樣板
他確實是得利了
他獲了利
甚至包括他獨資
他也獲利了
但是你得想這么一個問題
國外的企業在中國
他條件很不利的
要想在中國市場淘金,必須要了解中國消費文化,把握中國人的消費心理,否則就會水土不服。以沃爾瑪為例,與美國消費者不同的是,中國消費者更多地表現出沖動型購物而并非目標式購物,他們更多地將逛沃爾瑪作為一種休閑式的日常生活方式,一次性購物量少但對商品的生鮮度要求很高;不僅如此,中國各地消費者的口味也千差萬別,實行統一采購的沃爾瑪就很難適應這種消費環境。
與此同時,本土企業已開始逐漸適應外資力量的沖擊,他們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在前端促銷、物流技術等方面學習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包括物美、國美、蘇寧、燕莎、中糧廣場等在內的一大批本土公司通過學習模仿、消化吸收跨國公司先進的管理技術,融合本土消費習慣,逐漸找到了發展方向,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并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同期】北京市民
本地的也不錯
[page title= subtitle=]我們就經常在
甘家口這個超市
它東西都是挺好的
美廉美啊都特好
它現在國外的東西都很多
反正吧就是東西特別豐富
想買什么就有什么
價格也合適
面對在中國經營的種種劣勢,諸多的外資企業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適應環境,加大投入,研發新的經營模式成了下一個十年他們的主要目標。
同期:(樂購高級副總裁 陸海清)
我們對今后的幾年里面
最主要是有幾個
方面的工作在做
一個是我們主要有
三個比較主要的突破口
一個是加強我們的自有品牌
推出我們自有品牌的引入
第二個是不斷的引入更多的
國外進口商品和品牌
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第三個呢
我們就是要從食品安全入手
加強農超對接
農超對接可能以后會
成為我們的工作重點
開放帶來了競爭,競爭促進了發展。這個過程給數以萬計的人帶來了不可想象的轉變,更多的商品豐富了中國市場,更貼心的服務打動了人們的消費需求。應該說,這十年來,WTO給中國零售產業帶來的變化是平等競爭環境下的心理上和行為方式上的變革。
同期:(樂購高級副總裁 陸海清)
這個過程這個十年
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
在整個過程中
是個學習的過程
不光是我們
而且是本土的行業
加上本土企業
加上中國政府及
相關的利益方
那么我們可以看到
這個十年是一個學習
是付出學費
那么我們也看到了很多
有待于進一步改善
比如投資環境
一些政府決策的透明度等等
談到零售業的未來,每一個零售企業的經營者心中都會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競爭對手,那就是電子商務。據預測,2012年 中國的網絡銷售額將達到994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6%。
【同期】互通科技集團 首席代表 胡儉強
電子商務和傳統貿易結合起來
有很大的特點
第一它沒有時間的限制
它一年四季 日夜
都可以買到它的東西
它就沒有了地域的限制
它可以跨越地域
跨越國界
所以說這個電子商務是
入世以后帶給我們的
一個最大的科技創新吧
這也是改變了我們的
一個生活方式
面對異軍突起的中國電子商務企業和相當規模的網絡消費群體,零售企業也已經鎖定這個新興增長點,在未來的競爭中優先布局。
同期:(樂購高級副總裁 陸海清)
我們認為這是大勢所趨
這是不可阻擋的
但是我們不認為它在
短時間內可以取代
所有的實體銷售
我們有一個很詳盡的方案
一個策略
事實上我們樂購在
國外都有直接的網購
這樣一個渠道
在中國我們也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
目前剛剛開始推出
其實我們正在內部正在測試
一些和國內一些大的網站
以及我們自己的主動的
一個項目的立項
已經進入了一些具體的
適應性階段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掌握著零售產業命脈的各路諸侯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中國零售產業的生存環境也會有進一步的改變。談到未來,身處業內的零售業人士有著更多的希望。
同期:(樂購高級副總裁 陸海清)
我們在整個的零售業中
一個特定的行業
在整個WTO開放進程中
其實受益是不少的
我們也會不斷的再
進行內部的分析和調研
不斷的充分利用這些
政策上的便利
同時也希望
雙向的來說
我們能夠通過我們的發展
把中國的整個的經濟運行的
專業水平往上提高到
一個新的層面
十年彈指一揮間,回眸零售業走過的入世這十年,從“狼來了”到“與狼共舞”,從爭渠道到爭服務,跨國公司與本土公司之間的市場博弈從沒停止,也還將在下一個十年延續,此間受惠的必然是消費者,而取勝的王道正如中國官方在“十二五”規劃中所提出的,中國的貿易未來要進行開放,零售業、國內產業要自主創新,同時要延伸價值鏈。
同期:(樂購高級副總裁 陸海清)
我覺得如果一定要概括的話
我覺得整個十年里面
競爭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競爭的環境和投資的
環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但是呢有很多的地方呢
還是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
我希望未來會更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