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醫藥、TMT、食品、商業貿易等持續跑羸市場。針對此現象,在交銀施羅德基金2010中期投資策略研討會上,交銀施羅德基金投資總監項廷鋒表示,這種現象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市場錯配或市場投機,而有理由認為是市場自發地在昭示一種趨勢:轉型經濟中的主題性投資機會。
項廷鋒表示,過去我國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土地紅利、人口紅利和資金紅利,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目前土地的價格到了一個高點,房地產價格的持續飆升挑戰著居民的承受極限;低價勞動力的劉易斯拐點已過,農民工工資剛性上升;低廉的資金價格和充足的資金供給也會出現變化;我國發展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節能減排的剛性約束。另外,中國的碳、硫排放量很高,能源利用率很低。而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角度來看,情況也不容樂觀,“三駕馬車”中的兩大重要引擎——出口、投資已面臨“熄火”。
那么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到底還能依靠什么?可以看到的是,2010年,國家將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列為戰略新興產業。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由外需和投資導向轉變為內需導向,并提出了從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擴大內需以及區域振興這四個方面入手,建立以內需為導向的新經濟增長模式。
“經濟轉型是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投資主線,受益于不同主題的優勢行業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堅實動力。以正在發行的交銀主題基金為例,該基金將采用國際新興的主題投資策略進行選股,尋找契合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方向的主題投資機會,重點投資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過程中的優勢行業和投資主題,關注例如消費升級、低碳環保、區域振興、產業鏈整合、技術創新等中長期投資熱點。”項廷鋒說。記者 周宏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