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與華文媒體的重要作用
作者:戴華東 西班牙《僑聲報》社長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意義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脫離世界經濟孤立地發展。中國要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中國,這是歷史的必然。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加快,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中國步入工業化中期,土地、勞動力價格上漲,環境負荷加大,產業轉移成為必然,同時,二次大戰后各國經濟普遍發展,全球多極化經濟區域形成,近年不斷發生的西方次貸危機、金融海嘯,許多西方國家遭受了嚴重的資金短缺,加上西方政治地位也在這場衰退中下降,中國資金富足的企業就擁有很多走出去發展的機會。世界對中國的重視程度在逐步上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自然引起了世人的關注與震驚。
中國企業走出去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助于中國企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占據有利地位,是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和突破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是獲得國外先進技術更為有效的途徑,有助于更好地培養高技術人才,有助于穩定礦產資源的供應渠道和價格水平,有效降低資源供應渠道的不確定性和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有助于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資源型跨國企業,有利于抑制國際收支順差和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優化國際收支結構等。總之,一句話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同時也為中國成為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
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簡要回顧
……
中國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幾十年,目前已經在全球近19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4000多億美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其中不乏有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和華媒支持與配合的一份積極貢獻。但與此同時,還存在成功率不夠高、走出去的目標不清晰和總體效益不理想等突出問題,中國企業能否成功地繼續走出去,這是中國經濟國際化發展的關鍵一步。
從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采取的若干種模式看,不論是安營扎寨、品牌收購或共享、借船出海、技術領先、農村包圍城市、產品代理或代工貼牌、資源互補、借雞生蛋、星火燎原模式還是對外承包、勞務合作、和跨國公司聯姻走出去或非控股模式走出去等,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是,失敗的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除去內部管理以外,要么對東道國或地區政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風俗、習慣等缺乏必要深度的理解,誤入泥潭或者被對方算計,要么不能有效融入當地主流社會或商業網絡,從而無法有效打開市場或穩定市場,不能得到東道國或地區廣大消費者的理解和支持,普遍存在 “水土不服”問題。從企業層面來看,這是走出去的企業對總體外部環境的研究不夠,對可融入性資源重視不夠,有些事情需要外國人參入其中,包括海外華媒。因此,缺少與當地華僑華人特別是與華媒的積極合作是最重要問題之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