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王春華:自媒體時代的中外人文交流

2013年08月23日 17: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自媒體時代的中外人文交流

  作者:王春華 新華網編輯

  “世界上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華聲。”這段話曾激蕩過無數華僑華人的心。自從1815年東南亞馬六甲《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雜志創刊以來,海外華文媒體的需求不斷擴大,新舊更替更為頻繁。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媒介是人體的延伸。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媒介,都是資訊的提供者和消費者。在這個意義上說,海外華文媒體的范圍得以拓寬,傳播渠道得以擴大——每個華僑華人乃至勞務輸出者都成了一個自媒體,成為住在國與所屬國之間了解和交流的紐帶和橋梁。

  下面分別以2013年3個新聞事件,從民俗、文化和文明的角度簡略談談自媒體時代的中外人文交流。

  中外民俗交融:我們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據俄羅斯《觀點報》等2013年5月16日報道,3名中國女子在俄南西伯利亞的哈卡斯共和國境內被人謀殺。據了解,2013年5月14日為當地祭祀去世親人的日子,居民們將食物供奉在先人墓前。祭祀結束后,3名中國女子在墓地里收集被留下的食物。哈卡斯人是俄聯邦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根據當地習俗,墓地供品嚴禁食用,3名中國女子可能是因為不明白這一習俗才招來殺身之禍。

  在中國,許多祭祀的食物是可以食用的。祭品在老話里叫做“神余”,在民間思想里,故去的親朋成為了神仙,所以祭品能吃,并且民間流傳“吃祭品可以延年益壽”的說法,祭品會在撤供之后食用。

  人文地理是經過歲月積淀形成的,因此全球各地的習俗不同。勞務輸出者、華僑華人在住在國生活,必須深刻細致地了解原著民的民族習慣和社會習俗,多了解一些當地的生存常識和生活知識,以此來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摩擦。事實上,民俗交融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將會十分漫長。

【編輯:楊凱淇】

>中國僑界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