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連續第八年,他們為什么從不缺席?

分享到:
分享到:

連續第八年,他們為什么從不缺席?

2025年11月04日 10:32 來源:國是直通車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文/諸葛瑞鑫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15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與,4108家境外企業參展,整體展覽面積超過43萬平方米,規模再創新高。

  在這場全球貿易盛會中,一群特殊的“老朋友”格外引人注目——170家海外企業和27家機構作為八屆“全勤生”,從未缺席任何一屆進博會。

  “中國信心”讓進博展臺持續擴大

  八年來,這些“全勤生”的展臺在擴大,投入在增加,合作在深化。他們的進博故事已成為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生動縮影。

  “進博會是展示最新創新成果的舞臺。”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松表示:作為進博會的“全勤生”,西門子此次將帶來10余款以AI驅動的核心產品與解決方案。

  拜耳以800平方米的超大展位彰顯對中國市場的承諾。拜耳健康消費品中國區總經理何勇表示:“中國市場有著巨大的供應鏈基礎和消費基礎。”拜耳帶來的多款“全球首秀”產品,正是這份信心的最好證明。

  “進博會備受全球矚目,作為一家植根中國、創新驅動的全球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復星醫藥一直將進博會作為展示公司全球創新成果與推進業務合作的重要舞臺。”復星醫藥董事長陳玉卿表示,“過去的7年來,復星醫藥持續借助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實現從‘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的落地轉化,推動了多款前沿技術和創新藥械產品加速落地中國。”

  松下將在第八屆進博會上全景呈現從生活空間到公共空間、從家庭到城市的創新解決方案。“據我了解,今年進博會期間,許多日本企業的領導都會訪問中國。我經常對日本企業的高管說,百聞不如一見,希望你們親自來中國觀察和體驗。”松下控股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兼任中國日本商會會長的本間哲朗說。

  展品變商品的全球機遇

  本屆進博會將展示461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利潤場、應用場。

  阿斯利康除了將集中展示阿斯利康入華30余年來為中國患者帶來的40多款創新藥物外,還將在華首展2款腫瘤創新藥。據透露,本屆進博會,阿斯利康將宣布新的生產擴建計劃。今年年初,阿斯利康加碼在華布局,宣布25億美元重大投資。

  依視路陸遜梯卡將發布兒童青少年近視管理、成人眼調節力、智能眼鏡領域的多款創新成果和合作項目。依視路陸遜梯卡大中華區專業視覺健康總裁林國樑強調:“過去八年間,我們借助其溢出效應,推動‘星趣控’等創新產品在中國市場加速落地。”

  美國醫療保健巨頭強生將攜超過百項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亮相本屆進博會,其中涵蓋十余項首發項目。強生醫療科技中國區總裁周敏濤強調:“進博會是推動醫療創新與合作的重要樞紐。公司從初次參展的新秀成長為根基深厚的資深參與者,累計展示創新成果逾千項。這一持續投入體現了我們對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的長期承諾。”

  同為“全勤生”的還有新西蘭銀蕨農場。公司首席執行官丹·博爾頓指出,進博會為展示新西蘭優質產品提供了重要機遇,2024年中新雙邊貿易額突破380億新西蘭元,兩國互補性合作為企業開辟了新路徑。

  溢出效應加倍

  進博會不僅幫助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也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合作搭建了橋梁。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路易達孚在歷屆進博會與眾多在華合作伙伴簽訂貿易意向協議,涵蓋谷物油籽、棉花、植基配料、消費零售等多個業務板塊。今年,路易達孚也將繼續譜寫合作新篇章,幫助中國合作伙伴尋求多樣化的進口來源,優化進口結構,為中國市場安全、可靠、可持續地供應優質農產品和食品。

  路易達孚北亞區首席執行官陳嘉淵表示,中國為企業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沃土。得益于中國持續為外資企業提供的良好政策環境,路易達孚對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并將始終致力于在華創造共享價值,實現長期發展。

  此外,來自亞太地區的企業也對本屆進博會展現出極高熱情。據加拿大商業雜志網站BIV報道,面對復雜的關稅及經濟形勢,更多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企業正積極拓展中國市場,此次近50家該省企業將參加本屆進博會,數量創歷史新高。

  新加坡企業的參展規模同樣引人注目。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將率領由57家新加坡企業、超過500名高管組成的代表團,參加本屆進博會,其中18家企業是“新朋友”。該機構表示:“盡管全球經濟面臨逆風,中國仍是新加坡企業的增長市場。進博會持續為新加坡企業提供重要平臺,讓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增強并持續關注。”

  綜合自中新網、中國日報等

【編輯:于曉艷】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