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線上預訂亂象調查:高級會員訂酒店比普通會員還要貴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 本報見習記者 于天航
“9月28日訂的民宿,后來行程發生變化,我們提前3天想要取消預訂,但平臺和房東一口咬定‘不可取消’,連商量的余地都沒有。”北京的李先生滿臉無奈地說。
他向《法治日報》記者展示了手機里的訂單截圖:今年9月28日,因計劃國慶帶家人看海,他在某平臺下單了福建某民宿,兩晚房費共計860元。可下單當天下午,公司臨時通知國慶加班。他第一時間聯系平臺客服,得到的回復卻是“訂單標注不可取消,無法退款”;他轉而聯系民宿老板,對方更直接:“平臺規定就這樣,你自己找平臺去。”
從9月28日到10月1日,李先生先后撥打了十余次平臺客服電話,發送3次郵件,附上加班通知截圖,甚至提出“能否轉讓訂單”,均被拒絕。
“他們說‘不可取消’就是最終條款,不管什么原因。”李先生說,直到10月2日入住當天,他的退款申請仍處于“駁回”狀態,860元房費打了水漂。
多名游客近日向記者反映,在預訂酒店時遇到“糟心事”:有人提前3天取消民宿被拒,有人發現同一平臺相同時間不同人訂價格不一……這些問題,暴露出酒店預訂市場隱藏的諸多亂象。
“不可取消”退改難
和李先生一樣,天津市民王先生近日也遭遇了退改困局。9月11日,他在某旅行App預訂了10月3日至5日的酒店,計劃帶母親去外地復查身體,房費共計467元。9月23日,他意外受傷,就醫后醫生建議其臥床休息1個月。于是,他當天便向平臺申請取消訂單,可客服卻回復稱:“根據條款,9月11日20:51后取消需扣212元手續費,即使有傷病證明也不能例外。”
為此,他先后提交了就診記錄、受傷照片、醫院繳費憑證,甚至讓主治醫生錄制視頻說明情況,平臺仍堅持“按條款扣費”。“467元的房費,扣212元,接近一半了,這真的合理嗎?”王先生感到無法接受。
但讓王先生感到不解的是,與他同行的母親以同樣的理由申請取消訂單,卻可以全額退款。“我倆明明是同時下單的,為什么取消訂單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客服一會兒說‘你母親的訂單是不同賬戶訂的’,一會兒說‘系統自動判定’,始終無法給出合理解釋。”
因為沒有精力和平臺來回扯皮,王先生和李先生最終都無奈選擇“認栽”,錢房兩空。
記者采訪發現,退改難是消費者在預訂酒店時經常遇到的情況,其中大部分是平臺方或酒店方以“不可取消”為由拒絕退款。這些訂單大多未在預訂頁面顯著位置提示退改限制。例如,上述李先生的民宿訂單,“不可取消”條款藏在頁面最下方的“服務協議”里,且內容未作顯著標識,不刻意點擊根本看不見。
解釋權都在平臺
然而,當失約的一方變成平臺,情況又完全不同。
天津的趙女士提前十幾天便預訂了國慶期間入住貴州某酒店。然而,沒過幾天,酒店以“不接待”為由取消了她的訂單。趙女士向平臺投訴后,平臺承諾“賠付重新訂房的差價(最高3倍原訂單價)”。她重新預訂花了4500余元,可申請賠付時,平臺卻以“房間數量不一致”為由,拒絕了她的申請。
“被取消的訂單,我預訂了5個房間。重新預訂時,因為新選擇的酒店每間房的大小和原先的有差異,我就訂了10間。平臺之前說賠付時,只說了價格,沒有說還要和之前的房間數量一模一樣。我最后的花費明明在平臺承諾的3倍原訂單價之內,根本沒想到會不賠付。”趙女士只能遵循平臺的“規則”,重新預訂了5間房,但平臺還是拒絕賠付。
趙女士說:“這次平臺連理由都沒了,就說我‘不合規’,但具體怎么不合規他們又說不清。在我百般投訴下,他們甚至提出只能以優惠券的形式抵扣賠償。可是我花出去的是真金白銀,下次用上優惠券還不一定什么時候。”
“感覺解釋權都在平臺,消費者要維權實在太被動了。”趙女士的話,道出了很多消費者的無奈。
在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的一起案例中,消費者楊先生提前20多天在某平臺預訂目的地城市酒店兩間4晚客房,以464元的優惠價支付全款后,收到預訂成功短信。不久,平臺客服來電稱酒店滿房,提議取消訂單,不僅將全額退款,還會賠償楊先生760余元。楊先生同意取消后,卻發現該酒店同款房型、同入住時間仍可預訂,僅單價漲至每間每晚378元。為順利出行,楊先生另行訂房花費2000余元,而平臺承諾的760余元賠償未兌現,遂將平臺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
平臺辯稱訂單由入駐代理商提供,因代理商原因無法履行,且已與楊先生達成解除協議,自身無責。楊先生認為與平臺存在合同關系,平臺“滿房”理由不實且違約。法院審理認為,平臺未以顯著方式區分自營與第三方業務,未公示代理商信息,依據電子商務法第三十七條,需承擔服務提供者責任。結合雙方協商記錄及楊先生實際損失,判決平臺按此前約定的760余元賠償方案履行。
高級會員被“殺熟”
如今,不少平臺都推出了不同的會員福利制度,稱充值成為會員,等級越高,在預訂酒店時可享受的優惠力度越大。然而,在北京工作的秦先生卻遭遇了“等級越高,價格越貴”的“殺熟”行為。
10月初,身為某平臺高級會員的秦先生計劃預訂江蘇南京某酒店,他登錄平臺查詢,10月4日至8日的價格為267元/晚;可身邊中級會員的朋友查詢時,同時間段同房型僅需218元/晚,普通會員甚至更低,僅203元/晚。
“我當時就蒙了,平臺說‘等級越高權益越大’,結果權益是‘多花錢’?”秦先生立刻聯系了平臺客服,對方先是說“商家臨時調價”,又說“可能是網絡波動”,最后干脆甩鍋“你的手機定位有問題”。
秦先生向記者回憶說:“我又找了3名不同會員等級的朋友同時比價,在都沒有使用優惠券的情況下,高級會員顯示267元、中級會員203元、普通會員235元。我的等級最高,價格卻最貴。”
于是,秦先生又和客服溝通了將近1小時,對方始終不正面回應“殺熟”問題,最后直接掛斷電話。“我充會員是為了享受優惠,結果成了‘冤大頭’,這會員還有什么意義?”秦先生氣憤道。
此前,有媒體報道,某平臺上某酒店大床房加早餐和禮包,白金會員價格為1003元,而普通會員價格為981元。高級別會員的價格反而比低級別會員或非會員更高。對此,平臺客服稱,價格差異是因為不同會員能領取的紅包和優惠活動不同。
除上述種種問題外,不少消費者向記者反映,在平臺上預訂酒店時經常遇到宣傳與實際不符的情況。
“明明看到90元/晚,點進去就變成200多元,客服還說‘系統問題’,這不是騙點擊嗎?”半個月前,天津市民張女士想要預訂湖北武漢的酒店。她在平臺查詢時,首頁推薦欄顯示,某酒店10月31日至11月3日的價格為“90元/晚起”,配圖是明亮整潔的大床房。可點擊進入訂單頁面后,價格卻變成了208元/晚,房型也變成了“無窗小單間”。
“我以為點錯了,退出去再點,還是一樣。”張女士隨即聯系平臺客服詢問,對方先是解釋“可能是系統緩存問題”,之后說辭又變成了“價格會隨市場波動”。
酒店線上預訂的初衷,是用技術簡化流程、提升效率,讓出行更便捷。可如今,“不可取消”的霸王條款、模糊不清的責任劃分、令人難辨的“殺熟”套路,正在一點點消耗消費者的信任。多名消費者在采訪中呼吁:“真心希望相關部門能好好管管,讓我們網上訂房能少點套路、多點安心。”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06日 18:45:39
- 2025年11月06日 18:30:58
- 2025年11月06日 18:25:50
- 2025年11月06日 17:58:46
- 2025年11月06日 16:59:30
- 2025年11月06日 16:03:27
- 2025年11月06日 14:17:30
- 2025年11月06日 11:20:09
- 2025年11月06日 11:16:52
- 2025年11月06日 11:09:28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