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他植根基層,心系百姓冷暖,他立足中原,胸懷家國天下,他放眼世界,初展治國方略。
【解說】2004年12月12日下午,在河南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即將調任遼寧的李克強,依依不舍的與河南干部話別,他滿懷深情的說,在河南的這些年,和大家一起投身河南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目睹了這塊古老土地上所發生的明顯變化。經過多年的努力,河南在上個世紀末從根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進而很快達到小康水平。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已居中西部地區首位,中原崛起的勢頭全面形成。我以曾作為河南人民的一員而引以為榮,并將會不斷從我所體會到的河南人民的寶貴品格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解說】講完這番話,現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解說】1998年,43歲的李克強踏上中原這方熱土,就任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隨后,當選河南省代省長、省長。2002年,擔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7年間,他走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和河南人民一道開拓進取,河南經濟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3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經濟總量躍居全國第五位,居中西部省區之首。長久以來,河南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縮影,解答了這道復雜的中原方程式,也就找到中國發展難題的破解之道。在李克強的引領下,河南,中國中部的這艘巨輪,是如何起航的呢?
【解說】1998年,一場波及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席卷而至,一時間,高速運轉的中國經濟頓時步履蹣跚。此時,河南經濟增長尤為艱難。初到中原大地,剛剛履新的李克強將會如何帶領中原人民突出重圍,破解河南發展的難題呢?
【解說】1998年下半年,李克強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基層,察民情、親民生、考察企業、調研鄉村,實地聽取各方面建議。在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后,他科學決策了河南的發展方略,不僅扭轉了全省經濟迅速下滑的局面,更開啟了其后的良好發展態勢。
【解說】與很多人把河南視作單純的農業大省不同,李克強在這里為中原億萬百姓奔小康設計的基本途徑是,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
【解說】2002年12月24日,他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完整的提出了三化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2003年7月,省委七屆五次全會,通過的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正式確立這一戰略,并明確了工業化為主導,城鎮化為支撐,農業現代化為基礎。這對一個一直優先考慮農業問題的農業大省來說,把工業化放在首位,不能不說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是一個創舉。
【解說】從三化協調,再到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這不僅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更是一條中國的科學發展之路。
【解說】早在2000年底,李克強在主持制定“十五”計劃時,就提出到大力推進產品、產業、所有制、城鄉、人才培養等五項結構調整,實現國民經濟較高的成長速度和較高的成長質量。為拓展工業發展空間,發揮中原區位優勢,李克強用世界的眼光度量河南。在對外開放中,他敏銳的把握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創造性的提出了東引西進,開放帶動戰略。促進河南由有限范圍、有限領域內的開放,發展成為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開放,在更大范圍,更大領域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競爭。
【解說】這一系列措施全面展開了河南區域經濟新的戰略布局。
【解說】建設鄭汴洛工業走廊,大力推進洛陽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支持鄭州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建設工業強市,河南比其他省更早的調整工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
【解說】2003年,河南電解鋁企業平均規模和技術水平就開始領先全國,其中綜合能耗等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河南在中國最先實現了全部電廠建脫硫設施,最先啟動關停小火電,并實現5年關停978KW的任務,被國家有關部門稱為“河南模式”在全國推廣。
【解說】在注重產業結構的橫向科學調整的同時,李克強力推河南注重產品結構的縱向開發,實施品牌化戰略,實現從原料大省向制造大省的跨越。
【解說】鐵路一直是河南省原材料外運的主要通道,1998年以前,鄭州鐵路東站總貨運量中有2/3以上是原材料,到2003年上半年,原材料的份額降到了1/3,制成品的運量則整整翻了一番。到2004年,河南本土不僅成長起來一大批巨型企業,品牌化發展也改變了河南。
【解說】許繼集團,全國同行業綜合實力最強;洛玻集團,全國最大最先進浮法玻璃生成線;風神輪胎,全國最大的金剛子午線輪胎生成基地;洛陽一拖,全國最大的拖拉機制造基地;鄭州宇通,全國最大的大型客車制造企業。
【解說】時間回到1998年,當時河南的城鎮化率只有20.8%,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二。根據河南省情,李克強相繼提出了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三頭并舉,中心城市帶動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戰略思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
【解說】隨著對城鎮化發展思路的進一步深化,李克強認為,城市群已成為區域競爭的主要形態,河南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實施城市群發展戰略。構筑河南,乃至中部地區具有強勁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核心增長極。他親自選定了26個中小城市,115個重點鄉鎮和中原城市群作為突破口,自2003年起,李克強開始系統深入調查研究,謀劃中原城市群發展。在中共河南省委七屆五次全會上,他明確提出,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是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在內的城市密集區,要舉全省之力,優先發展,使之成為我國中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隆起帶。隨后發布的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正式將中原城市群確定為河南今后一個時期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中原城市群發展上升到戰略層面,猶如撥云見日,搭建起了一個5.87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大舞臺。
【解說】在這個對河南影響深遠的戰略構想中,鄭汴一體化,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半小時經濟圈,建設生態宜居城,和若干生態帶,生態含氧區等宏大布局將9座城市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為遼闊而古老的中原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解說】2004年春天,20多位院士專家齊聚河南,為中原城市群戰略構想把脈會診。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的話鼓舞人心,他說,河南已具備了城市群建設的基本條件。
【解說】在探尋中原城鎮化道路上,鄭東新區無疑是李克強主政河南時的一個大手筆。在謀劃河南城鎮化戰略初期,李克強就胸懷全局,審視省會鄭州,此時的鄭州,中心城區規模偏小,而且受隴海、京廣鐵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間受到制約。僅2000年一年,李克強就至少3次,和鄭州市一道研究鄭州規劃和發展新區。在他的力推之下,鄭州以高起點規劃,高水準建設的思路,推動舊城與新城的互動發展,實現了產城融合、要素集合,呈現出金融業、高端商貿業、物流業、旅游業多元發展的格局。
【解說】如今的鄭東新區,不僅以激情浪漫的水域靚城成為一個展示河南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成為鄭州的金融商務中心區,形成了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
【解說】中原熟、天下足,作為中國的糧食主產區,這塊土地上的春耕夏種秋收,時時刻刻受到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關注。1998年之前,河南種植的小麥,曾為解決中國的溫飽問題立下過汗馬功勞。但這些小麥,都是只適合加工面條、饅頭的中級麥,那些附加值高,用來生產面包的強筋麥和用來生產餅干的弱筋脈在當時的中國幾乎全靠進口。為了改變人們一層不變的種植習慣,李克強在深入鄉村調研座談中,面對面的與鄉親們對話,與當地干部對話,向他們描繪中原大地現代農業的壯麗圖景。李克強明確提出,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即優先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標準化農業,實行農產品區域化布局,大力發展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變農產品為工業品,推進農業的工業化。
【解說】觀念一轉天地寬,種植結構的調整改變的不僅是中國糧食的進出口格局,隨著農業產業化鏈條的延伸,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河南真正開始向農業現代化邁出一大步。
【解說】從2000年起,河南糧食產量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從2002年起,河南夏糧開啟了連續10年增產的奇跡。這里以全國1/16的土地,生產了占全國1/10以上糧食和1/4以上的小麥,每年輸出商品糧和糧食制成品300億斤。糧食的年年增產,讓河南的農產品深加工加速駛上了快車道。全國人每吃兩根火腿腸,就有一根產自河南,三塊餅干河南有其一,三包方便面一包在河南,兩個速凍水餃一個河南包。河南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叫響全國。河南雙匯,全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河南華英,全球最大的肉鴨加工企業;河南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成基地,河南食用菌、方便面、調味品全國產量第一,三全、思念、大用、眾品、科迪、白象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譽全國,河南就此成為糧食、肉類加工能力最大的省,食品工業品牌最多省,也成為中國的糧倉和廚房,事實證明李克強在中原這片熱土上,開創的工業化為主導,城鎮化為支撐,農業化為基礎的,三化協調發展之路,對全國統籌城鄉發展城鄉一體化,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是鄭東新區成為中國新型城市示范的樣本,中原城市群的構想,為后來國家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提供了成功的案列,在歷屆的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探索基礎上,在位中原人民謀劃三化之路過程中,經過長期深入的調研實踐,2003年3月李克強把實現中原崛起戰略構想,向全省人民公布,中原崛起的構想,讓人民眼前一亮,河南自此向著全新的目標奮力前行。
【李克強】河南要實現中原崛起,緊緊抓住我國經濟正在形成東中西互動這樣一個新格局,來建設匯集全省的近1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中原崛起也可以說是一個區域經濟的概念,對河南來說也有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我們現在正在加快構筑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經濟中心帶,來帶動全城發展,同時也在壯大縣經濟帶,為解決三個問題,提供更好的基礎,也可以說構筑中原城市群經濟整體帶和壯大縣區域經濟,這兩翼整體發展,來推動中原崛起。
【解說】從這個時間節點開始,無數勞動力轉向非農產業,傳統的農業大省,從此向新興工業大省邁進,李克強為中原構畫的三化路徑,使河南幾年間發生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為進一步拓展對外聯系,把河南經濟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中全面考慮,辦成了許多年來想辦未能辦成的大事,如今行駛在中原大地,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這里高速通車總里程全國第一,在這里有密度最高的骨干的公路網,開車動任何一個縣城出發,20分鐘就可駛入高速公路,河南的高速網已經成為國家三橫三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鄭東站的建成使用,全國高鐵在鄭州十字交匯,回想起當年的設想和藍圖,河南交通人念念不忘李克強是怎么樣拓寬思路,理清思路,科學決策的,在鄭州新高技術開發區新鄭州大學是李克強擔任河南省委書記打下的堅實基礎,如今已建設新鄭大,新河大為代表的新人才強省戰略已經為中原崛起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1998年河南在校學生14萬人,到2004年李克強離開河南達到70.28萬人,盡增高校16所,河南豫南文樓村的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李克強,1995年以前,非法采集原料血漿使河南多地民眾感染艾滋病毒感染者。2002年多地相繼成為疾病多發區,河南因此一度成為中國艾滋病成為重災區。
【李克強】老百姓有可能的時候,黨委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幫老百姓渡過難關
面對這場嚴重公共衛生事件,李克強多次深入病情較重的鄉村與患者家屬家中,與他們促膝談心與他們共同面對災難,在李克強的領導下,河南省委省政府選調400醫療骨干組織38支醫療隊,進入38個重點村,進入全面防治工作,確立患者四有一部的應急機制,保證艾滋病患者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有基本醫療保障,不讓一個艾滋家庭的學童失學,實施免費對患者免費醫療的7個一醫療救治機制,這些措施成為后來國家對艾滋病患者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的前奏,2004年河南艾滋病蔓延的勢頭得到有力遏制,時任聯合國駐華代表處魏英瑛對于高度贊譽,稱河南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河南的防艾滋病經驗值得在國際范圍內推廣。
【解說】在李克強在破解發展難題,普惠民生的背后,飽含著他根至基層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改革是為了發展,發展是為了成果由人民共享,河南城鎮化率2000年以來年城鎮率年平均提高1.57個百分點,城鎮化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轉移農村人口100萬,2002年到2004年三年間優質小麥基地建設為河南農民增收17個億,2003年村村通公路,到2007年河南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或泊油路,走在了中西部前列。
【解說】1998年河南啟動了電網改造,到2000年農民一年就減負5億元,現在全部實現了生活用電城鄉同價,2003年河南在全國率先提出縣級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2007年實現這一目標。河南的王屋山是愚公移山故事發生地,多少年吃水成為這里最大的難題,一立方米水價高達40塊錢,直到2000年底仍有8萬人吃水難題,鄉親們的吃水問題李克強十分惦念牽掛,2002年1月20日,蜿蜒曲折的2500公里的王屋山飲水工程,把水送到了這里,致使王屋山山區的小山村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解決山區群眾吃水難,只是李克強心系民生難題的一個縮影,飲水思源、流水無聲,一點一滴總關情,它流淌的是主政者想人民所想,及人民所急的百姓情懷,滋潤的是億萬中原人民的心。鄉音鄉情斯土斯民中原人民難忘的是他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為河南發展大計操勞奔波的身影,他蕭逸淡食、穿行在鄉村訪貧問苦的足跡,他和軍民一起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的一幕幕。
【解說】中原百姓所向所盼,是李克強的所思所想日夜縈繞在他的心頭,他在河南的七年間,河南突破了農業大省的傳統定位,成為一個經濟強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李克強的提出的中原崛起為河南發展定下了基調,為國家出臺中部崛起戰略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李克強】大家好,從理論到實踐證明,從農業大省到工業大省,這個及其艱辛,河南幾年一年一個變化,幾年一個大變化,和大家好多同事一起共事,和大家很有感情。祝大家好,祝河南好!
(本片由河南電視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