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6月7日至8日,由四川、青海、甘肅、西藏、陜西五省區考古研究部門共同組織開展的“2014唐蕃古道考古探險”活動的專家組來到了地處橫斷山脈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從雅礱江源頭到金沙江谷地,考古專家們對石渠縣境內的石刻群進行了考察。考古專家表示,從四川石渠進入西藏的“唐蕃古道”南線是一條重要的佛教傳播通道,同時考古專家們提出了新的思考:這條通道是一條橫斷山脈的民族大走廊,也是一條文化傳播大走廊。
【解說】6月7日,五省區考古學家進入四川石渠縣后,來到第一個考察點石渠縣長沙干瑪鄉須巴神山石刻群,該石刻群距離雅礱江0.5公里,石刻群中有反映吐蕃最為鼎盛時期的人物造像、佛像、飛鳥、古藏文字共13幅,這些佛像兼具了傳統的印度造像和吐蕃造像兩種風格。
【同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席琳)第一幅造像,因為下面殘損得很厲害,原來有沒有藏文題記,我們不知道,所以非常可惜,而且它造像下半部,稍微有些局部殘損,現在我們只能看到這一尊像,但是這尊像我們說它非常重。說它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我們看到第一例特征,首先是這個辮發,其次是它的纏頭,再就是袍服的特征,三角翻領的袍服,闊袖這個袍服的特征,這三個特征是當時吐蕃贊普,吐蕃貴族王室的服飾的特征,裝束特征。
【解說】與其它許多地方發現的石刻群不同,須巴神山石刻群擁有大量的藏文題記,里面出現了贊頌詩、作者名字等信息,為考古工作帶來了極大方便。
【同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席琳)吐蕃文獻非常少,早期的吐蕃文獻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后期的吐蕃文獻,關于這方面的記載、造像的記載它也不會有記載,所以現在這些文字就給我們提供了(參考),它就是一個現存的古代文獻。
【解說】在考古學家眼中須巴神山石刻群具有重要的價值,在當地牧民心中石刻群同樣占有重要地位。牧民多地告訴記者,由于石刻群存在佛像,加上有文成公主進藏時路過須巴神山的傳說,長久以來,石刻群受到當地藏族老百姓的保護。
【同期】(長沙干瑪鄉牧民多地)我們從爺爺到爸爸再到我,我們保護了40多年了。
【解說】在須巴神山石刻群考察完畢后,考古車隊返回了石渠縣城。6月8日一早,考古車隊一路南下,翻越多座高山來到了石渠縣洛須鎮丹達溝,對“照阿娜姆”石刻佛像進行考察。“照阿娜姆”石像刻在一個壁立的孤崖上,整個石刻高約10米,寬約6米, 上面刻就3尊佛像,考古專家表示“照阿娜姆”石刻像和須巴神山石刻群一樣,也兼具了吐蕃和印度造像風格。
【同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席琳)這幅造像整個是一個梵裝的造像,她的姿態,她的裝束,都是印度尼泊爾那邊的風格,當時吐蕃流行兩種風格,一種是吐蕃化的風格,再就是這種原始的,這種印度尼泊爾的風格,兩種風格都有。
【解說】不過,與石渠縣發現的其它石刻像不同,“照阿娜姆”石刻像上出現了“楊二造像”四個漢字。
【同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席琳)它出現了漢文題記的,一個工匠的名字,這證明他當時參與造這個像的時候,有漢族工匠的參與,這是佛教文化參與非常典型的證據。
【解說】“照阿娜姆”石刻像地處石渠縣城通往金沙江畔洛須鎮的必經之路,而洛須鎮則是四川石渠通往西藏江達的交通要道。也就在金沙江西藏江達一側,一尊若隱若現的佛像再次吸引了考古專家的目光。
【同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席琳)造像的位置非常特別,它在水流非常急的金 沙江岸邊的崖壁上,然后它雕刻的是一個線刻的一尊大日如來的造像,這個我們在石渠境內發現了很多這樣題材的造像。
【解說】相同的造像,相同的風格,從雅礱江流域到金沙江流域,在跨度幾百公里的空間上,一條路線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同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張建林)按照這樣一個目前我們發現的吐蕃時期的佛教造像分布的規律,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來,一條線路,那么就是從青海省的南部進入到四川的西北部,然后再進入到西藏的東部,向西一直延伸過去到拉薩。
【解說】傳統意義上的“唐蕃古道”即唐蕃驛道,從西安出發沿絲綢之路進入青海,并抵達玉樹,最后經藏北至拉薩,這條道路發現的遺跡較少,與之相對的是,考古工作者在玉樹以南四川西部金少江、雅礱江沿岸則陸續發現了較多吐蕃時期的摩崖石刻、墓葬、佛教造像。“唐蕃古道”南線也給考古學家提出了新的思考。
【同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建林)這批東西的發現,使我們考慮在橫斷山脈這一帶,有一個線路,從吐蕃到巴蜀地區,包括從青海地區向南通到巴蜀,然后再向南的通道。
【解說】作為此次“2014唐蕃古道考古探險”活動的負責人,張建林表示,橫斷山脈就是一個南北溝通的民族大走廊,實際上也是文化傳播的大走廊。張建林推測四川石渠縣就處在這條大走廊的節點上。
【同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建林)從拉薩一直向東走,這個地方可能成為一個節點,像十字路口一樣,南北東西是溝通的,所以我們現在考慮,這個地方很可能在唐王朝,除了正規的官方驛道以外,這個地方可能是個非常重要的交通的一個通道。
記者胡敏四川甘孜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