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進口依賴”,中國醫藥企業創新速度提升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趙方園)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0日閉幕。在這場全球經貿盛會上,中國醫藥健康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從AI賦能的智慧醫療,到全球新藥加速落地,一系列變革正在推動行業從“追趕者”走向“共創者”。
技術突圍:打破“進口依賴”的天花板
個性化醫療、基因與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快速演進,對高通量、自動化工具的需求持續上升,也迫使國產企業走出“跟跑”路徑,加快核心設備與系統解決方案的自主化進程。
在展會現場,國產超高速離心機轉速突破10萬轉臨界值,關鍵部件和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前,該領域62%的市場份額長期由國外企業占據。新一代國產設備的亮相,標志著本土企業正逐步打開高端醫療設備的核心技術壁壘。
“從‘展品首秀’走向‘生態落地’,進博會見證了我們從‘設備供應商’向‘場景服務商’的轉型。”盈康一生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AI應用已從單點工具升級為系統方案。
同時,智慧醫院場景的展示,也不再是“AI+設備”的簡單疊加,而是向數字化全流程管理邁進。
盈康一生相關負責人表示,“AI+用血管理”系統通過動態智能分析,實現了血液管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警”的升級,讓血液安全保障更具系統性。“海醫匯”平臺則鏈接了30余家頂尖醫療機構、百余位院士專家,推動14項全球突破性技術進入臨床轉化階段。
治療創新:從“看得見”到“用得起”
近年來,神經系統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精準診斷與無創治療成為新焦點。在本屆進博會上,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腦部治療系統(“磁波刀”)與“128通道無液氦腦磁圖儀”成為展區亮點。
在腫瘤治療領域,復星醫藥同樣帶來多項創新突破。Marie®立式粒子治療系統采用緊湊型設計,便于在醫院現有空間內快速部署。
創新的溫度,最終體現在將前沿科技轉化為患者可及、可負擔的治療方案上。以國內首款CAR-T產品奕凱達®為例,目前已納入多地惠民保和商業保險,覆蓋全國190多家醫療機構,惠及逾千名患者。同時,復星凱瑞的第二款CAR-T產品也已提交上市申請。
合作加速:開放是創新必由之路
進博會不僅是展示窗口,更是合作橋梁。首度參展的新興藥企帶來全球首創的新藥并簽下多方合作協議,老牌企業則將過往的采購行為升級為產品、技術、服務的一體化協作。
首次參展的維昇藥業帶來兩款全球創新藥物,其中帕羅培特立帕肽為全球首創,用于治療成人慢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的激素替代治療藥物。展會期間,維昇藥業與東富龍科技達成技術合作,并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集團物貿平臺簽署產業協同協議。
作為進博會的“全勤生”,通用技術中國醫藥董事長楊光深有感觸:“進博會推動我們從單純的產品采購,升級到產品、技術、服務的全方位合作。”
他進一步表示,“近年來,通用技術中國醫藥持續深化經貿合作。比如,我們專門建立了海南藥械轉化中心,在進博會達成的合作可以通過海南自貿港、海南樂城先行區優勢政策進行快速轉化,目前已經推動實現多項創新藥械進口及國產化落地。同時,我們也視進博會為學習交流、賦能增長的平臺。”
線上渠道也逐漸成為新品發布的重要平臺。今年,美團醫藥健康首次以實體展臺亮相,并與多家國際藥企建立合作,釋放出“全鏈條參與”的新信號。
國家醫保局的首次設展,則進一步釋放支持信號。以“全球重要采購方”的角色,向世界傳遞出中國對創新藥械的穩定需求和擴大采購的明確意愿。
正如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所言,中國的醫藥創新越來越獲得全世界的認可。這其中,源頭創新是產業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開放合作是加速創新的最佳路徑。
從技術攻堅到制度支撐,從新品發布到生態構建,中國醫藥健康產業正在以開放之姿走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進博會作為觀察窗口,也映射出一個更深層次的趨勢:中國已不再僅是全球創新產品的引入者,也正在成為全球創新路徑的共建者。(完)
- 專題: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1日 15:21:46
- 2025年11月11日 14:35:53
- 2025年11月11日 10:37:15
- 2025年11月11日 09:51:36
- 2025年11月09日 13:46:44
- 2025年11月06日 12:59:31
- 2025年11月05日 14:52:40
- 2025年11月04日 10:31:50
- 2025年11月01日 15:09:28
- 2025年11月01日 15:05:28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