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故事)小小“藥盒”的進博奇跡之旅
中新網上海10月11日電(韋柳 繆璐)“去年還是展品,今年已是商品。”流感創新藥速福達首次亮相進博會時只是一個小小的英文藥盒,須臾間便在“四葉草”華麗轉身——從“展品變商品”,不止有落地,更有本土化。

百年藥企的東方之約
作為一家擁有近130年悠久歷史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羅氏與中國結緣已久。早在1926年,羅氏便通過上海老字號藥房將藥物引入中國,開啟了與中國長達近百年的合作歷程。自第一屆進博會舉辦以來,羅氏便投身參展。“進博會為羅氏這樣的醫藥企業提供了絕佳的平臺,搭建起我們與政府充分交流的溝通橋梁,也讓我們的全球創新產品得到全方位展示,是加深和客戶聯結與合作的重要窗口。”回顧過往進博會參展經歷,羅氏制藥中國企業事務與傳播副總裁隆偉利由衷感嘆。
作為最早一批積極參與進博會的跨國企業,2025年將是其作為進博會的“全勤生”的第八年連續參展。“進博會已經成為羅氏展示這些創新產品的首選地,每年,我們會把計劃在華上市的創新產品梳理出來,在進博會展覽展示、首發首秀。”隆偉利補充道。
駛入進博“快車道”
在羅氏的進博故事中,“進博寶寶”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大量展品隔年變商品,這些因進博會而加速在中國上市的創新產品,體現了進博會的強大溢出效應。
速福達便是羅氏在進博會誕生的一款“進博明星產品”。這款藥物的英文藥盒在第二屆進博會首次亮相,當時還未在華獲批,便已憑借其創新的治療機制——全程只需服藥一次,在現場引發了巨大關注。得益于進博會平臺的展示和新藥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速福達在次年便被納入了境外臨床急需用藥名單,并在短短五個月后就在中國獲批上市,實現了從“展品”到“商品”的華麗轉身。此外,進博會不僅為它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更憑借強大的媒體關注度,將流感防治這一重要公共衛生議題推向公眾視野,實現了從產品亮相到疾病科普的雙重突破。
如今,在中國市場“從無到有”的速福達已成功實現本土化生產,在流感高發的時節,能夠更及時響應中國患者的需求。
速福達的故事并非個例,作為乳腺癌治療的皮下注射創新產品,羅氏的另一款“進博寶寶”赫雙妥,在第五屆進博會上也實現了“中國首秀”。2024年其便在華獲批,并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成為羅氏“進博寶寶”中的又一成功案例。
“羅氏連續七年參展,我們的多款全球創新產品都搭上了‘進博快車’,從‘展品’變為‘商品’,充分彰顯了‘中國速度’。”隆偉利說。
進博助力深耕中國
七年來,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
隆偉利表示,“正是依托進博會這一平臺,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國政府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與戰略遠見。這不僅為我們在華的長遠發展注入了極大信心,也讓我們得以借助進博會的契機,與大健康產業生態圈中的各方伙伴不斷深化合作,攜手共創健康美好的未來”。
2025年5月8日,羅氏宣布投資20.4億元人民幣在上海打造全新生物制藥生產基地。這一投資不僅彰顯了羅氏深耕中國、造福中國患者的決心,更凸顯了中國大市場對無數像羅氏這樣的企業的超強“磁吸力”。這是進博會助力“展商變投資商”的生動案例。
對羅氏而言,曾經的“進博寶寶”已然長大,而未來將會有更多新的“進博寶寶”繼續亮相進博會的瑰麗舞臺,用進博賦予的超級速度茁壯成長,走向更廣闊更開放的中國市場,為萬千中國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完)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