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亂象倒逼商家奇招,巨型吊牌能否整治“穿完就退”
網購退貨亂象倒逼商家使出“巨型吊牌”奇招 買賣雙方信任如何重構?
央廣網北京11月7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江曉晨)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正值“雙十一”電商大促,近日,一則“巨型吊牌防退貨”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巨型吊牌是電商商家為應對惡意退貨設計的商品標識,大多采用A4紙規格的偏硬材料制作,通過尺寸與材質增加穿著不適感,進而降低消費者上身外出后申請退貨的概率,主要用于女裝、禮服等高退貨率品類。
對于店家而言,有相當一部分退貨商品并非因為衣物本身的質量不好,而是有消費者穿過之后卡著“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節點,利用規則漏洞“薅羊毛”。“巨型吊牌”是應對“穿完就退”的“奇招”嗎?網購退貨率居高不下,該如何重塑良性的網購生態?
小馬在某社交平臺開了一家線上女裝店,過萬的粉絲基數讓產品有可觀的銷量。不過,因為遇到太多惡意退貨的訂單,小馬特意在自己的社交平臺賬號發布了一條視頻“訴苦”。
小馬:被逼得沒辦法了,自從賣了衣服真是什么人都有。他們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買回去拍個照、發個動態,要么穿出去之后再退回來,衣服上都有味道、污漬,售后一塌糊涂。
小馬告訴中國之聲,店鋪不得已選擇從幾厘米的小吊牌換成A4紙大小硬質材料的巨型吊牌,這實屬無奈之舉。
小馬說:“我們一開始用小的塑料卡扣,因為不明顯,收到衣服后很多客戶就穿出去一兩次,或拍照發朋友圈、發動態。我在其他社交平臺有刷到,客戶曬的圖顯示的是我們的衣服,但她把小的塑料卡扣用P圖軟件給P掉了,所以我們就想著把吊牌盡可能做大,衣服掛這個吊牌不好穿出去。”
“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本意是電商平臺保護消費者權益,卻被部分人鉆了空子。小馬說,自己所在的平臺店鋪退貨率有60%左右,而她朋友所在的其他電商平臺,退貨率高的能達到90%,尤其以女裝品類居多。
小馬表示:“巨型吊牌杜絕了一部分想試穿發朋友圈的人,尤其還有一些穿搭博主或網紅,對方就拍一次照片和視頻,再退回來。消費者買十件可能有兩三件退貨,屬于正常的比例。退貨非常高的都存在惡意,之前遇到過有人買20件退了18件,我們跟進查過,一般對方會把衣服的上身圖片發在社交動態,之后就退回來。”
巨型吊牌擺放的位置也有講究,剛開始因為選擇的位置欠考慮被部分人找到了破解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小馬總結出了巨型吊牌的放置經驗,惡意退貨的行為有了好轉的跡象。
小馬說:“像襯衫,我們會把吊牌掛在胸口扣眼的位置,非常明顯。要么就掛在不能挪動的地方,掛在衣服后面或里面就能藏起來。我們最近賣的包,要把包的兩根帶子一起綁起來,讓吊牌塞不進包里。我們只能用把吊牌做大的方法來避免一些售后問題,情況比之前好了很多。”
小馬坦言,老客戶對巨型吊牌的理解和支持給了她很大的鼓勵。“我看過網上的評價,包括一些老顧客都很支持,正常消費者都很支持的,對方不想收到的衣服是別人穿過的,甚至還有人建議把吊牌再做大一點。但我覺得問題不大,大多數客戶會關注衣服的質量、版型,不會在意吊牌的大小,對正常購買的客戶來說沒有多大困擾。”小馬說。
記者搜索社交平臺注意到,網友針對“巨型吊牌防退貨”的評價褒貶不一。支持的網友認為,沒有人愿意收到別人“七天無理由退貨”的商品;反對的聲音則認為,巨型吊牌的大小和材質導致試穿體驗差,“無差別攻擊”到了正常消費的人群。
不過,像小馬一樣的商家堅持使用巨型吊牌的原因,正是因為有消費者退回的衣服上往往帶有明顯的穿著痕跡,如褶皺、壓痕、變形、污漬或異味,給二次銷售帶來很大的困難。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家李鳴濤認為,面對高退貨率的困境,巨型吊牌或許能解商家一時之困,但并非長久之計。
李鳴濤表示:“像女裝這類快消品退貨率長期居高不下,部分原因可能是款式規格不合適,也有一部分消費者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這種現象造成商家端退貨率高,整體的運營成本快速上漲。商家將退貨的衣服二次銷售,新收到貨的消費者信任感會有一定的影響,形成了惡性循環。巨型吊牌在物理層面雖然有效降低退貨率,但是并非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李鳴濤進一步分析,解決電商平臺高退貨率問題,需要思考買賣雙方如何重構信任,平臺應該探索更加完善的保障機制。
李鳴濤指出:“平臺都有對商家的分類,消費者購買商品時能看到商家的店鋪等級,這背后反映了商家的服務質量、服務能力、保障等。回過頭來看,商家針對消費者的信用機制其實并不完善。重構消費者與商家的信任關系,平臺作為連接消費者和商家的載體,要推進商家和消費者兩端相互的信用評價機制,未來可以在消費端的信用評級做更多探索。消費者端一旦在某個平臺的信用等級受損,比如出現高頻次退貨,有惡意退貨風險時,有可能影響其他權益,這是一個雙向制約的保障機制。”
李鳴濤建議,行業的健康發展不是搞對立,而是需要共贏。未來電商平臺會向著更精準服務消費者的方向發展,服務精準程度越高,商家面臨的退貨風險就越低。
李鳴濤表示:“從整體上看,惡意退貨畢竟只是一小部分消費者的行為,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疏堵結合。提升整體的服務環境,尤其是線上電商這樣的大市場,帶給消費者的是更加豐富的‘一站式’商品選擇,信息透明化讓消費者買到更具性價比的商品。精準服務程度越好,消費者的退貨率就會下降,再輔以消費信用等級分數,法律法規等一些制度、規則方面的完善,來避免一些鉆規則漏洞的行為。”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07日 19:51:36
- 2025年11月07日 17:00:50
- 2025年11月07日 15:25:28
- 2025年11月07日 12:40:45
- 2025年11月07日 11:00:41
- 2025年11月07日 10:59:42
- 2025年11月06日 18:45:39
- 2025年11月06日 18:30:58
- 2025年11月06日 18:25:50
- 2025年11月06日 17:58:46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