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時代與文明共生”——第二十二屆北京論壇閉幕
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任思雨)11月9日下午,第二十二屆北京論壇閉幕式在北京大學舉行。韓國外交部前部長樸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李奕,韓國崔鐘賢學術院院長金裕錫,巴黎和平論壇副主席帕斯卡爾·拉米,意大利威尼斯大學校長李集雅,香港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校長陳大榮,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秘書長徐永吉,韓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金振童,英國思克萊德大學副校長伊恩·里弗斯,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副校長王偉明,美國夏威夷大學原副校長東方睿德,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陳寶權等多位嘉賓出席,閉幕式由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姜國華主持。

本屆論壇以“數智時代與文明共生”為主題,開設13場分論壇、2場專題論壇及2場海外論壇,覆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教育創新、區域合作等前沿領域。三天時間里,諾貝爾獎得主、國際組織負責人、學界精英、青年先鋒等共聚北京,共同探討效率與公平、技術與倫理、創新與包容等多項重要議題,取得豐碩成果。
“那些探討人類能夠如何明智地應對人工智能巨大影響的會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樸振在致辭中表示。他談到,人工智能時代構建的未來必須是負責任、包容、透明且以人為本的。AI應當增強而不是削弱人性,它絕不能加劇地緣政治分裂或侵蝕國家間的信任。在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這一古老的智慧精準地契合了北京論壇多元共生的主題,也為我們在數智時代開展人工智能治理,實現文明共生,提供永恒指引。

李奕在致辭中表示,北京論壇始終秉持著開放包容的對話精神,匯聚全球的智慧,聚焦全人類共同的關切,深入探討交流激發思想碰撞。本屆論壇上,各位嘉賓圍繞著人工智能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哲學視野下的數智文明,數智時代的全球治理等議題再次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對話交流,“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面對奔涌而來的數智浪潮,唯有秉持共生共融、合作共贏,才能引領時代的變革,讓科技更好地造福人類文明。”

帕斯卡爾·拉米、秦泗釗、李集雅、陳寶權先后作主旨報告。
“數智時代,文明如何實現共生?我的觀點,共生是可能的,但前提是必須認識到每一套數字系統的背后都承載著一種文明。”帕斯卡爾·拉米表示,要在保持多樣性的同時來實現合作。當文明各自的系統能夠連接、溝通,并共同管理風險時,它們才能夠在數字領域真正地共生。

香港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教授分享AI對高等教育影響的四個維度:AI帶來了學習過程的革命化變化,帶來了教程和課程內容的變化,要培養學生能夠更好地使用AI,具有高層次的思辨能力和思維能力,尤其是如何讓AI時代的學生“不被AI帶走”。作為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學會一件事,就是建立價值體系。

意大利威尼斯大學校長、著名漢學家李集雅教授談到,AI不可能替代人類的感情、愛、友誼、同理心,也不可能替代人的關系。在全球治理的時代,我們需要基于多邊合作的AI治理模式,也需要強有力的監管體系。“我們需要更多地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知識融入教育中去,把它作為教育的優先重點。”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智能學院副院長陳寶權教授以翔實的案例著手,闡述人的視覺信息如何為未來的智能體提供幫助。他表示,作為大學生,大家需要有視覺的思維,需要知道視覺的內容是怎么創建的,人怎樣對視覺內容進行感知,人怎樣和視覺內容交互,所有一切構成了機器學習智能能力的途徑。

從文明互鑒到全球治理,從可持續發展到數智融合,多年來,北京論壇成了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時入新冬,第二十二屆北京論壇圓滿閉幕。在未來,大家仍將在交流中增進理解,把思想共識轉化為務實行動,讓數智技術的光芒照亮人類文明共同繁榮的未來。(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1日 15:41:03
- 2025年11月11日 15:31:04
- 2025年11月11日 15:22:12
- 2025年11月11日 14:02:23
- 2025年11月11日 13:56:02
- 2025年11月11日 13:30:10
- 2025年11月11日 11:29:49
- 2025年11月11日 11:27:39
- 2025年11月11日 11:15:32
- 2025年11月11日 10:59:4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