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部署場景培育和開放 激活發展新動能
新的投資機會正在顯現。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7日發布,聚焦打造一批新領域新賽道應用場景等5方面,提出22類場景培育和開放重點領域。
這是國務院層面首次對場景培育和開放作出系統部署,意味著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將加速走向市場,新模式新業態得以落地生根。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中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不斷涌現。
然而,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一直面臨著“死亡之谷”。“有技術、缺場景”的困境讓大量成果難以落地。
若突破了技術“卡脖子”,卻在市場應用上卡了殼,創新價值便無從體現。由此,場景培育和開放成為創新鏈與產業鏈同頻共振的關鍵一環。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泉紅指出,場景培育和開放,能系統性驗證新技術、新產品,進而促進新技術新產品規模化商業化。場景將創新環境從傳統實驗室搬到真實的市場環境,亦構成技術可行性的“試金石”。
而且,我國還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用好場景開放政策工具,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方式,有利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此前,在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穿戴、智慧醫療等領域,跨界融合新業態不斷涌現,多地也逐步進行場景開放探索。但往往局限于個別領域、部分行業特定層面,缺乏引領性高、示范性強、帶動性廣的超級場景。
《實施意見》的出臺,從頂層設計上系統破解以往場景培育和開放碎片化、淺層化難題,有力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
22類場景培育和開放重點領域,涉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賽道,制造業、交通運輸等四大產業,應急管理、礦山安全等五大行業,以及社會治理和民生領域,構建起全維度場景生態,讓技術創新有處落地、市場需求有處釋放。
不僅如此,劉泉紅提到,此次《實施意見》一大亮點是為培育拓展社會應用場景指明了具體細分領域方向。
例如,《實施意見》聚焦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全空間無人體系、生物技術、清潔能源、海洋開發等新領域時,提出探索元宇宙、虛擬現實、智能算力、機器人、生物基材料替代、綠電直供、虛擬電廠、深海探測等技術創新應用場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琛偉認為,這些具象化的新場景,讓跨行業、跨領域技術在一個個具體場景中深度融合,有利于形成全新的投資場景、消費場景以及全新的業態模式。
隨著這些新領域新場景進入黃金發展期,新商機也將加速迸發。
以醫療衛生領域為例,通過在輔助診療、遠程醫療等場景中試點大模型、手術機器人、腦機接口等,推動這些新技術新產品快速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不僅造福患者,還能帶動相關企業估值躍升,使上下游配套、設備制造、數據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共同受益。
不過,有了更多場景,如何保證企業順利進入、機會平等?
《實施意見》通過加大各類場景開放力度,促進場景資源公平高效配置,協同推進準入、場景、要素改革,發揮場景對制度建設的試驗作用等,構建起一個可持續、有活力的生態系統。
文件尤其提到,“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主動開放主業領域場景,吸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科研院所參與,強化場景開放協同共享。”
這一機制設計可以打破場景壁壘,讓大型企業依托場景整合產業鏈資源,中小企業聚焦細分場景實現單點突破,科研院所提供技術與人才支持,形成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的市場生態。
通過這一套組合拳,前沿技術快速轉化為市場需求的生產力,推動產業鏈協同升級,加速產業結構轉型。更重要的是,以場景創新提升供給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能形成“創新-產業-消費”的良性循環,為經濟增長注入持續動力。
接下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分批次推出應用場景項目清單,并圍繞建設綜合性重大場景組織實施若干重大項目。
可以預見,一幅場景驅動創新的畫卷將在全國鋪陳開來,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里河”工作室)
- 專題:三里河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1日 15:21:46
- 2025年11月11日 14:35:53
- 2025年11月11日 10:37:15
- 2025年11月11日 09:51:36
- 2025年11月09日 13:46:44
- 2025年11月06日 12:59:31
- 2025年11月05日 14:52:40
- 2025年11月04日 10:31:50
- 2025年11月01日 15:09:28
- 2025年11月01日 15:05:28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