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觀瀾:十五運會凝聚大灣區“心聯通”力量
中新社香港11月23日電 題:十五運會凝聚大灣區“心聯通”力量
中新社記者 香盧平
當香港體育館內籃球賽事的終場哨聲響起,電子記分屏的比分經跨境專用網絡“秒級傳輸”至粵港澳三地數據中心,這一瞬間的技術協同,正是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十五運會”)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寫下的生動注腳。
這場由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通過賽事籌辦和舉行期間的實踐探索,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全運方案”,讓大灣區從“硬聯通”“軟聯通”邁向“心聯通”的融合發展之路愈發清晰。

體育賽事是區域協同的“試金石”,更是技術標準互認的“實踐場”。本次全運會期間,香港賽區引入國家體育總局認可的計時記分系統,搭建起符合三地法規、保障帶寬冗余的跨境專用網絡,讓賽事數據安全高效流轉。這些技術創新與標準對接,不僅保障了賽事順暢運行,更推動三地在體育賽事技術規范、網絡安全標準等方面形成共識,為后續跨區域協作筑牢根基。
如果說技術互通是“硬支撐”,那么協作共識便是“軟實力”。通過承辦十五運會,粵港澳三地探索出“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新機制,促進了人員、物資、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動,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積累有益經驗。
本屆全運會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從珠海博物館出發,6次穿越粵港澳口岸。通過人臉識別、前置查驗等技術手段,實現了運動員“不踩剎車”的通關體驗。這種全域聯動的模式,讓“灣區一家親”的理念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深化,也讓三地民眾的心貼得更近。十五運會以體育為橋,打破了地域壁壘,凝聚了情感共識,為大灣區“心聯通”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動能。
十五運會的成功舉辦,更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有力證明。正如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所言,十五運會不僅提升香港舉辦大型體育盛事的能力,更推動大灣區城市的深度融合與協作,促進大灣區內的民心交流,為三地合作協辦大型盛事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的整體競爭力,共同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十五運會雖已落幕,但它帶來的互聯互通機制、文化融合氛圍將持續發揮作用,成為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全運經驗”,推動大灣區持續夯實“硬聯通”基礎,提升“軟聯通”效能,凝聚“心聯通”力量。(完)
大灣區精選:
- 2025年11月23日 20:45:01
- 2025年11月23日 17:19:30
- 2025年11月23日 17:01:19
- 2025年11月23日 15:53:54
- 2025年11月23日 13:51:25
- 2025年11月22日 21:35:07
- 2025年11月22日 20:47:00
- 2025年11月22日 20:13:14
- 2025年11月22日 20:10:38
- 2025年11月22日 16:44:58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