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倒行逆施,日本經濟提前步入寒冬
11月底,楓葉正紅,新雪初落,日本本該迎來一年中最熱鬧觀光季。
然而,“旺季難旺”的隱憂在旅游行業擴散。
“已有約50筆訂單取消。”日本旅游巴士公司“joyful觀光”專務董事原田百合透露,近期的損失約兩三千萬日元。

東京RCC旅行社也透露,已有約30個原定年底赴日的中國旅游團取消,明年初的游學團和自由行不再樂觀。“除了日本,中國游客還有很多選擇。即使是微小的擔憂也可能讓他們轉向其他目的地,比如東南亞。”
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遭遇挑戰,直接擊中日本旅游業的命門。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發表涉臺錯誤言論,嚴重負面影響已遠超政治本身。
日本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大陸赴日游客約為820萬人次。2024年,中國大陸游客在日本的消費額占比約21%,是最大的海外消費群體,今年前9個月,這一比例繼續上升至24%。
這一“基本盤”如果流失,日本旅游業將面臨難以彌補的收入缺口。
資本市場已提前給出反應:良品計劃、三麗鷗、薩莉亞餐飲、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等中國消費者熟悉的日企股價受到沖擊。
當區域關系惡化,受影響的絕不僅僅是酒店和餐廳,而是整個高度依賴外部的日本經濟。
資源匱乏、內需疲弱、老齡化加速,本就讓日本更依賴外需。任何外部變量都會被放大。
日本《通商白皮書》在調查日本進口商品來源后發現,有1406個品類的超一半進口額來自中國。從筆記本電腦、空調、有機化學品,到化肥所需磷資源、醫療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中國都是關鍵供給源。
日本制造業也與中國深度綁定。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方擔心中國對稀土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這勢必會影響汽車、電機等的制造。
半導體領域更是結構性依賴:一方面,中國是日本半導體關鍵原材料的來源地,相關日企已在中國建起龐大的采購商供應鏈體系。
另一方面,中國也是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日本廠商在中國大陸的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比例高達20%-30%。
東亞產業鏈是一張緊密的網,一處緊繃,全面吃緊。
高市早苗政府若繼續制造不確定性,反噬速度可能超出想象。
日本各界都出現了不安的回聲。
日本法政大學教授白鳥浩直言,如果首相的言論造成國民經濟上的犧牲,那么政府就必須負責任地提出賠償方案。物價高企,美國的高關稅打擊日本出口,若現在無法對中國出口,那么責任就在于政府。
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長小林健也強調,“日中經濟密不可分,我們應該通過互利共贏的關系來彌補這一點。”旅游業從業者原田百合直言,“唯有世界和平才能開展業務,我們希望(日中)友好關系持續下去。”
日本與中國的市場、產業鏈、投資和人員往來高度互嵌。
一旦短視的政治言行破壞了兩國長期培育的互信與合作基礎,日本只會承受遠超預期的損失。
政客大放厥詞容易,付出的代價卻很高昂。
隆冬尚未來臨,但日本經濟已提前感到寒潮來襲。
(“三里河”工作室)
- 專題:三里河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20日 18:46:47
- 2025年11月19日 11:15:35
- 2025年11月19日 10:24:14
- 2025年11月19日 10:22:26
- 2025年11月19日 09:59:46
- 2025年11月19日 09:57:46
- 2025年11月18日 21:42:02
- 2025年11月18日 11:19:14
- 2025年11月18日 11:02:01
- 2025年11月18日 10:23:3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