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全運會)廣州市天河區“擦亮”藍天迎十五運會
中新網廣州11月4日電 題:廣州市天河區“擦亮”藍天迎十五運會
中新網記者 王堅
PM2.5濃度低至6微克/立方米,賽事期間空氣質量為優達標天數比例100%……當十五運會旱地冰壺與現代五項賽事在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的黃村體育訓練中心開賽,賽場上空的藍天白云成為一道亮眼底色。

天河區不僅承擔了十五運會多項賽事,更是十五運會開幕式的舉辦地。其“極優”大氣成績單的背后,是當地環境部門以“精準管控、科技賦能、協同聯動”打造的大氣保障體系,既護航賽事順利舉辦,更惠及民眾日常生活。
“辦賽事會不會讓企業停工?”賽前不少人有這樣的顧慮,而天河區用“錯峰生產、精準施策”給出了答案。不搞“全域停擺”,而是針對污染源頭“按需調控”,讓企業生產與空氣質量“兩頭兼顧”。
“在賽事核心區管控上,我們并非‘一刀切’,而是力求精準到點、最小干擾。”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天河分局(下稱“天河分局”)工作人員歐蔚萱介紹,天河區針對性引導賽事核心區周邊企業,將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工序(如噴涂、印刷)調整至午后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的時段;對工地則重點擰緊“移動源環保閥”,強化柴油車、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管控,既不耽誤工程進度,又能減少污染排放。
要守住“極優”空氣,首先得“看清”污染。天河分局把“智慧環保”作為核心抓手,布下立體監測網,讓污染隱患無處遁形。
地面上,空氣質量微站像“哨兵”一樣遍布賽事場館周邊,實時傳輸PM2.5、PM10等數據;天空中,無人機定期巡航,重點核查工地防塵措施是否到位、企業有無違規排放;街道上,走航監測車來回穿梭,快速鎖定污染濃度異常區域。“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就像是給大氣做‘CT’,幫助我們實現了‘點位預警、分鐘響應’的高效處置!”歐蔚萱解釋道。
“好空氣不是一個部門‘單打獨斗’能守住的,得靠大家‘抱團干’。”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天河分局黨組書記馬金紅介紹,天河區政府專門組建“藍天守護聯盟”,讓生態環境、交通、住建、城管等部門形成合力,從“發現污染”到“現場處置”形成“一條龍”閉環管理。
生態環境部門統籌調度,制定保障方案并提供實時監測數據;交通部門優化賽事場館周邊交通路線,住建部門緊盯工地,城管部門則定時開展道路清掃、灑水降塵……這種高效協作模式,正成為天河區的“新常態”。
“我們已經著手將賽事期間的應急聯動機制,升級為日常化的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平臺,讓‘全運標準’成為‘天天標準’。”馬金紅表示,未來天河區還將推動兩大轉變:一是將賽事保障的臨時措施,轉化為長效的精細化管理標準,應用到全區工地和企業的日常監管中;二是發出五封“藍天邀請函”,倡議餐飲、工地、用車大戶、加油站、工業企業聚力全運盛會,共護天河藍天,讓“生態福利”持續釋放。(完)
體育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04日 18:42:36
- 2025年11月04日 15:43:32
- 2025年11月04日 14:15:25
- 2025年11月04日 06:38:34
- 2025年11月03日 13:52:04
- 2025年11月03日 10:41:43
- 2025年11月03日 09:28:19
- 2025年11月02日 16:40:47
- 2025年11月02日 12:36:49
- 2025年11月02日 11:10:20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