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新聞調查:警惕“大廠離職”背后的引流套路

分享到:
分享到:

新聞調查:警惕“大廠離職”背后的引流套路

2025年11月20日 11:16 來源:華西都市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25歲的我勇敢從大廠離職”“37歲,年薪百萬,我卻從互聯網大廠離職”“從大廠裸辭兩年的我,如今過得怎么樣”……近期,“大廠離職”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詞。但與此同時,有人虛構大廠前員工、高管身份,通過“蹭大廠流量”提供名不副實的服務,以求實現商業牟利。

  “大廠離職”帖如何成為引流新劇本?背后有哪些套路值得警惕?

  “大廠光環”成引流新“密碼”?

  “本人是高級程序員,研究生畢業,擔任字節跳動數據分析師主管,從事數據分析工作8年,五險一金齊全,享有雙休,月薪‘4萬+’。因要回歸家庭選擇辭職”……

  去年11月,林先生在社交軟件上看到一則帖子,畫面中一名女性站在顯示企業名稱的背景墻前。發帖人同時在筆記置頂評論中自稱大廠離職員工,以“招收學員學習計算機技能”和“免費”為噱頭吸引網民留言。

  林先生留言后,被引導加入一個微信群。群內有專人向其提供編程教學服務,培訓總費用為7880元。林先生付費后發現,課程界面顯示已有67人訂閱。“但學習完才發現,被所謂的大廠光環騙了,課程和大廠毫無關聯,就是普通的編程教學。”他說。

  發現相關情況后,涉事教育公司被訴至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法院。法院認為,被告行為在客觀上欺騙、誤導消費者,易對相關公眾造成認知偏差,增加了公眾選擇服務提供者時的決策成本,同時搶奪了同行業其他經營者的公平交易機會,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侵害了經營者與相關公眾的合法權益,構成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

  今年7月,法院判決被告在媒體上刊登聲明,消除因侵權行為對原告造成的不良影響,并向原告支付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5萬元。

  抖音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年來,虛構公司前員工身份對外引流獲利的情況屢見不鮮。近期,又有人以公司高管名義在社交媒體上大量注冊賬號引流,對外開展培訓并收取高額費用。“經內部核實,此人連公司試用期都未通過,卻對外聲稱是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

  揭秘背后灰色產業鏈

  記者調查發現,在社交媒體上,售賣大公司離職證明、盜用大廠離職者身份牟利的現象時有發生。

  “我專門代辦離職證明,幾千例客戶均成功入職。”社交媒體上一名用戶向記者表示,可提供“代辦”大廠離職證明的服務,價格為500元。其擁有專門模板,可提供電子版離職證明,彩色打印后“與實際加蓋公章的效果一致”。

  憑借從網絡下載或偽造的圖片,也可以輕松虛構身份、復刻賬號和離職帖。

  曾在大型互聯網企業工作過的劉女士表示,自己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過前公司的工牌照片。“后來我發現一個名為‘產品簡歷指導’的用戶,公開盜用我的個人履歷和工牌照片,自稱‘產品專家’,提供產品經理付費咨詢服務。我向平臺舉報后,對方才刪除了盜用照片的帖子。”她說。

  曾在某大型科技企業工作的王先生表示,去年起他接到朋友提醒,有人盜用其個人圖片和視頻,虛構“大公司前程序員”身份售賣編程課,還自稱“八年技術總監、大廠離職、月薪8.6萬元”“要將技術傳承下去,想帶幾個徒弟”。

  “起初我友善地私信對方停止盜圖,結果被對方拉黑。現在舉報也收效甚微,盜用身份的人不斷更換賬號,還跨平臺‘作案’。我只能希望更多人看到后幫我舉報。”王先生無奈地說。

  多名大型互聯網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大廠離職”賽道已經成為一些自媒體變現的流量密碼。這些賬號看似以個人身份在分享職業經歷,實則隱藏多元變現“生意經”,且亂象叢生。

  與此同時,核實虛假身份信息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精力,調查取證流程繁瑣。即便向平臺投訴成功封號,對方也往往通過“換號”規避,導致治理反復、成本疊加。多數虛假言論也難以通過法律實現有效追責,維權效果與投入不成正比。

【編輯:周馳】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