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產經新觀察:“咖啡產業目前處于風口期”
中新網海南澄邁11月16日電 (陳英清 李宇凡)對于海南島,藍天、碧海、陽光、沙灘,是大家所熟知的。實際上,海南不只有椰風海韻,還有咖啡,以福山咖啡、興隆咖啡尤為出眾。

僑緣與煙火氣
“福山咖啡的歷史,是由愛國華僑開啟的。”海南福山咖啡聯合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省咖啡協會會長徐世炳說。
據介紹,1935年,華僑陳顯彰將國外帶回的咖啡種子引種到福山。上世紀70年代,徐世炳的父親徐秀義率先恢復咖啡種植加工,之后申請注冊“福山”商標,成立澄邁縣福山咖啡聯合公司,辦起了澄邁縣第一家咖啡加工廠。
在徐世炳看來,福山咖啡的長久發展,核心在于它與本土生活的緊密綁定,蘊含著濃濃“煙火氣”。
福山人對咖啡的喜愛,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且咖啡消費場景眾多。如今,到訪福山的80%游客,就是為喝咖啡、體驗海南的“慢生活”而來。
2017年,福山咖啡焙炒技藝被列入海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徐世炳是該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他告訴中新網記者,福山咖啡制作時選用本地種植的羅布斯塔咖啡豆,通過承襲自南洋的傳統焙炒技藝——咖啡豆先經木炭直火烘焙后,在炒鍋中加入焦糖等材料繼續翻炒裹勻。經過多道工序后,最終出鍋冷卻。
“福山咖啡沒有酸味,焦糖包裹咖啡豆后使其品嘗初時口味微苦,而后回甘,厚重感與順滑度是它的獨特風味之一。”徐世炳說,經過焙炒技藝加工,咖啡豆的香氣、厚度、巧克力的味道更為明顯,“形成海南人比較喜歡喝的咖啡品類之一”。

機遇與挑戰
從咖啡的種植、加工到終端的銷售服務,咖啡產業帶動了福山的經濟發展,成為區域符號。
“海南咖啡產業目前處于風口期。”徐世炳認為,在海南自貿港政策帶動下,游客日益增長;瑞幸、酷迪等品牌做大咖啡“蛋糕”,而海南咖啡“小而美”的特色也受關注。
不過,海南咖啡產業有機遇,也存在挑戰。徐世炳指出,在種植端,海南全省咖啡種植面積規模小,且受臺風等因素影響大;在加工端,歐美國家通過成熟的產業架構、規范標準的加工工藝,孕育出眾多知名咖啡品牌,而福山咖啡傳統焙炒工藝依賴人工,標準化難;在市場端,供大于求,如福山2005年前僅幾家咖啡館,現增至六七十家。
“面對這些挑戰,海南咖啡產業既要守住最原始的風味,也要包容年輕客群對多樣咖啡口味的需求。”徐世炳說。
目前,福山咖啡已走出自身種、烘、泡的獨特之路,還依托本地資源,成立了福山咖啡職業學校,探索標準化發展路徑,每年培養200余名咖啡人才。
徐世炳強調,要將基本功與服務抓好,借助自貿港引來人流的契機,使頭回客變回頭客。
以意大利一條街上三四十家店鋪的運營經驗為例,徐世炳說,該街通過“錯時營業”避免惡性競爭,實現有序發展。“政府需做好就業經營指導,從業者從市場調研出發,摒棄盲目擴張。”
作為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第四批試點企業之一,澄邁遠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取俊認為,借助自貿港政策延伸產業鏈、聚焦深加工,是海南咖啡產業發展的抓手。
徐取俊告訴記者,公司借助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增值后的產品進入內地市場是免關稅的;而“雙15%”稅收政策可使公司比內地企業節省至少10%的稅收成本,也更容易招到高管。咖啡豆深加工成凍干粉等產品后,附加值更高、可滿足所有客群的需求。

從發展深加工到文旅融合
除了發展深加工,咖啡與鄉村文旅的融合也成為海南咖啡產業拓展價值的新路徑。海南澄邁保良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符策華在保良古村以咖啡為核心主題,構建了咖啡生態種植、趣味采摘、創意咖啡品鑒等內容的沉浸式體驗鏈條,并衍生出咖啡創意產品及周邊展銷。
保良古村位于福山鎮,是當地傳統的咖啡種植區。“咖啡加古村的特色吸引不少游客專程來體驗。”符策華說,游客來此不僅可喝咖啡,還能在游玩中進行“咖啡的一生”等情景體驗,“融入生態教育與文化體驗后,客戶黏性不斷提高”。
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旅游區是全國首個咖啡主題的國家4A級景區,通過種植、加工、銷售、文旅一體化鏈條,集聚百余家企業,年營收破億元,實現了從“賣咖啡”向“賣文化”“賣體驗”的轉型。
中國福山咖啡杯國際咖啡師冠軍賽、海南羅布斯塔咖啡生豆大賽……這些兼具專業性與國際影響力的咖啡賽事紛紛在此舉辦。徐取俊認為,這對海南咖啡品牌打造有利好,既能擴大品牌傳播聲量,也能助力產業認知與品質口碑提升。(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6日 19:09:00
- 2025年11月16日 17:15:28
- 2025年11月16日 14:00:22
- 2025年11月15日 20:02:48
- 2025年11月15日 13:42:37
- 2025年11月15日 11:37:43
- 2025年11月15日 08:27:39
- 2025年11月14日 15:45:42
- 2025年11月14日 15:32:09
- 2025年11月14日 13:52:00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