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柴古唐斯十周年:浙江臨海越野跑漸成國際影響力

分享到:
分享到:

柴古唐斯十周年:浙江臨海越野跑漸成國際影響力

2025年11月03日 22: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臺州11月3日電 (張益聰)括蒼山野地競逐、江南長城越階疾馳、臺州府城萬人空巷……10月31日—11月2日,第十屆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下稱:柴古唐斯)在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舉行。

  十年來,柴古唐斯完成“縣域賽—中國賽—國際賽”的蛻變,吸引海內外選手踴躍報名,辦賽能級越來越高,在國際民間體育賽事交流層面,開辟了一條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圈”的新賽道。

10月31日,柴古唐斯參賽選手(右橙衫男)在奔跑在紫陽街上。李士勇 攝

  十年跨越:從中國知名到國際揚名

  “我愛柴古唐斯,我愛臨海。”開賽首日,50K(50千米,下同)女子賽第一名——俄羅斯選手瓦爾瓦拉·希卡諾娃完成沖線后,與其男友熱烈擁抱,將她熱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堅韌的越野跑技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東亞選手靈巧的下坡技巧、南亞選手超強的環境適應力、歐洲選手平衡的節奏調控……柴古唐斯辦賽十年,賽事國際影響力持續攀升,在臨海搭建了一個越野跑民間交流的世界級平臺。

  “我是第三年參加柴古唐斯。從第一年沒能完賽,到第二年獲得第三名,直到這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我感覺自己和這場賽事在共同成長。”50K男子組第一名范邦林表示,該賽事不僅讓他“以賽促學”從全球選手身上吸取經驗,還為所有選手帶來了良好的參賽體驗。

  本屆比賽還推出大滿貫組別“柴古三重奏”,鼓勵有能力的選手連續三天挑戰三個組別賽事,包括25K、50K、105K三個級別,并首次將中津浮橋、江南溪望谷等臨海新景點納入到賽道。

  “賽前、賽中、賽后,我們對每個細節的把控,都將成為選手的支撐和賽事的保障。”柴古唐斯負責人蔣修忠表示,團隊成員為今年賽事做了精心準備——補給品是去年的2—3倍;賽前60天持續開展賽道防滑、加固等防風險作業;構建專業醫療組、山地救援隊、急救千人團等全方位救護網絡……無不彰顯著該賽事的專業態度。

11月1日,柴古唐斯“體育+”文旅融合現場。李士勇 攝

  柴古唐斯:從小眾專業到全民共建

  柴古唐斯,是一句臺州當地的方言——寓意著該賽事強度大、難度高,跑完全程后的感覺猶如被狠揍了一頓,被各大越野跑愛好者戲稱為“拆骨躺尸”。

  然而,當初小眾且專業的賽事,如今卻完成“多級跳”——成為當今中國參賽人數最多、專業級別最高、最具有品牌號召力的山地越野賽事品牌之一,并先后榮獲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長三角地區精品體育旅游賽事、浙江省十佳商業體育賽事、浙江省最具發展潛力賽事等榮譽,全方位實現“擴圈”。

  自2015年賽事創辦至今,本屆賽事的全球報名人數突破2萬人,參賽選手從去年的4500人增至6000人,其中還包括近500名境外越野精英,賽程也由原來的兩天擴展為三天。

  據統計,本屆賽事共設17個志愿者補給站,集結約3000名志愿者參與服務,參賽和參與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不僅如此,圍繞柴古唐斯十周年時間節點,臨海還同步開展覆蓋體育競技、戶外文化、產業聯動、親子互動等領域的多元聯動,實現“體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

  近年來,上述賽事已形成“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多人消費”的乘數效應,僅去年就直接帶動地方經濟收益超3000萬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1.5億元。

10月31日,柴古唐斯參賽選手翻越江南長城。李士勇 攝

  緣何臨海:從聚焦競賽到人文關懷

  臨海,自古以來就是臺州府城。從地域政治中心向文化中心轉移,這里是底蘊深厚的浙東唐詩之路節點,亦是文人墨客奔赴山海的文化鼎盛之地,人文關懷的底色根植于城市基因當中。

  從關注硬核賽事,到關心文化軟實力,臨海緣何與柴古唐斯相互成就?

  開賽當日的凌晨4點,在距離賽道起點興善門13公里的法云寺補給點,70多位志愿者早已靜待于此——電解質水、新鮮水果、能量棒等補給品整齊排列。這里是所有組別選手的必經之地,也是選手們爬坡620米后,亟需能量補給的第一站。

  這僅是臨海關注辦賽細節的一個縮影。這座千年古城“獨具文化氣質,暗含發展之道”的城市魅力還不止于此。

  一方面,柴古唐斯的賽事線路串聯江南長城、紫陽古街、括蒼山等標志性景區,生動展現“千年臺州府,江南大宋城”的獨特魅力。2024年,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接待游客突破2345萬人次,首次邁上2000萬臺階,同比增長約53%。

  另一方面,臨海持續打造“中國戶外運動之城”品牌,全域布局江南大峽谷休閑運動基地、白水洋安基山滑翔傘基地等六大戶外運動基地,培育安基山滑翔傘、尤溪極限鐵人三項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品牌。

  截至目前,臨海全域年均舉辦各類體育賽事超過110場,“體育+”乘數效應被持續放大。面向未來,這座城市與體育領域“雙向奔赴”的腳步,將不會止步于此。(完)

【編輯:蘇亦瑜】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