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全運會)全運之“水”連三地
中新社深圳11月16日電 題:全運之“水”連三地
中新社記者 繆璐
帆船運動員貝俊龍劈波斬浪,為香港隊奪得十五運會首金;傷愈歸來的“女飛魚”何詩蓓在全運池中重新“起飛”,摘下香港隊史全運會游泳首金;三地選手組成粵港澳聯隊,在群眾比賽龍舟項目中齊力揮槳,整齊的鼓點劃出團結與默契的水紋……
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粼粼波光中,一個個與水交織的精彩瞬間,映照著三地運動員圓夢大灣區的高光時刻。
粵港澳,皆與水密不可分。水承載著人們的共同記憶,是聯結三地的古老紐帶。嶺南水土孕育了同源的文化基因與鄉音鄉情,人們逐水而居,日常話語三句離不開“水”。聊天叫“吹水”、喜歡稱“心水”、發財叫“豬籠入水”……
與水相親,這種共同的生活底色,催生著粵港澳體育運動的相融共進。
當龍舟這項在三地底蘊深厚的傳統運動“劃進”全運會,粵港澳組建聯隊的想法順勢而生。教練馮國敬形容三地選手的互補“像給龍舟裝上了渦輪增壓”:廣東隊員爆發力強,香港隊員長距離輸出穩定,澳門隊員節奏感敏銳,優勢疊加、合力生威,同舟之力更具威力。
水上精彩競逐,“以水會友”的體育交流“水到渠成”。訓練間隙,龍舟隊員們常圍坐岸邊,從訓練心得聊到生活趣事,歡聲笑語中彼此越走越近。
何詩蓓與河北隊奧運冠軍李冰潔賽前互相鼓勵,賽后一起合影,何詩蓓稱贊李冰潔非常友善,“和她一起比賽很棒”;李冰潔為何詩蓓奪冠送上祝賀,“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碧波之上的互動更顯溫情。

隨著“澳車北上”“港車北上”以及“粵車南下”等政策落地,水面之上“硬聯通”加速,為彼此之間的“心聯通”提供更大便利。17歲的澳門跳水小將賀向榮每周五放學后便與同伴乘車前往廣東肇慶訓練,周日再返澳;香港跳水隊聘請曾經的湖北隊選手朱佳名擔任主教練,隊伍經常到廣東訓練,領隊鄧永康說,這是粵港體育合作日益緊密的寫照。
全運之“水”也在更廣闊層面激活區域動能。一張全運門票,既可水上觀賽,也可水上觀光:廣州的“賽事+珠江夜游”,珠海的“觀賽+海島游”……辦賽城市把“競賽動線”變成“文旅路線”,“跟著全運去旅行”引領文旅消費新風向,帶動住宿、餐飲、交通與旅游等行業協同增長,實現從賽事“流量”到經濟“增量”的順暢轉化。
跨境賽事接連舉辦,運動員在跨越水面的大橋上馳騁、奔跑,享受“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無障礙”的通關體驗。當橋梁與運動員同框,水域與賽道相連,規則銜接與機制互通也有了更清晰的現實樣本,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被不斷拓展出新的想象空間。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灣水,連三地,通古今,向未來。全運的“活水”,見證著粵港澳更緊密的聯結,也在為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注入持續動能。沿著同一股水脈同向而行,大灣區正在駛向更為壯闊的新航程。(完)
體育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6日 21:14:11
- 2025年11月16日 19:27:09
- 2025年11月16日 15:24:57
- 2025年11月16日 14:21:35
- 2025年11月16日 11:35:55
- 2025年11月16日 10:20:22
- 2025年11月16日 09:17:24
- 2025年11月16日 09:15:38
- 2025年11月14日 13:51:36
- 2025年11月14日 01:07:20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