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廣東英德:英德紅茶、西牛麻竹筍鋪就鄉村致富路
中新網清遠11月13日電 (張璐 徐英豪)走進位于英德市西牛鎮的麻竹筍“補改投”產業園建設現場,這里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目前擁有自有麻竹種植基地3200畝,并配備高標準綜合出口食品加工廠1家、麻竹筍出口食品加工廠2家、初加工點2家以及標準收儲點4家。主要產品有罐頭清水筍、袋裝清水筍等。”清遠農投筍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江斯娜介紹。
據了解,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英德市以打造英德紅茶、西牛麻竹筍兩大百億產業為抓手,持續發力壯大縣域經濟。2025年前三季度,英德市農林牧漁業及服務業總產值138.4億元,同比增長8.5%。
英德素有“世界紅茶之鄉”和“中國麻竹筍之鄉”的美譽。截至2025年9月,英德市茶園面積達18.65萬畝,茶葉干茶產量15392噸,共有茶企880家,帶動從業人員15.5萬人。西牛麻竹筍種植總面積達86.39萬畝,鮮筍產量134.37萬噸,共有麻竹筍經營主體667家,種植農戶達8.9萬戶,從業人員總數超17萬人。

據悉,2025年,英德紅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51.78億元,首次躋身全國紅茶類第一,1月至9月紅茶綜合產值達81.88億元;西牛麻竹筍產業創新產品超20款,1月至9月麻竹筍綜合產值達96.34億元,發展勢頭旺盛。
走進英德市英紅鎮的英九莊園中央智能茶廠,新鮮采摘的茶青在全自動設備中進入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制茶工序。
“這條生產線可以節省80%的勞動力,產能比傳統生產提高3倍至4倍。”英九莊園負責人吳鏡文介紹,中央智能茶廠參數設置均為英紅九號“量身定做”,可以保證產出茶品質量穩定,解決了傳統手工制茶工藝的“痛點”。
近年來,英德以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全域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實現了產業提質增效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位于英德西牛鎮的廣東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進行著竹制餐具生產。
“這個竹粉盒子,別看它普普通通,可是大有乾坤,科技感滿滿。”該公司負責人袁秀平說道,通過回收廢棄麻竹筍筒、筍殼和竹子,研發全降解竹生物基材料制成的一次性餐盒等竹制餐具,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英德市英紅鎮紅旗茶廠內,紅磚舊廠房變身“打卡點”。“我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推介英德紅茶文化。”紅旗茶廠副總經理彭友嵐如是說。
如今,英德憑借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發揮農業與自然資源優勢,將茶產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出“茶旅+”的立體生態發展模式,實現了從單一農業生產向多元價值創造的轉型升級。
據悉,通過深耕“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文章,英德入選2025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潛力百強縣。2025年上半年英德市接待游客248.4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54億元。(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3日 10:18:19
- 2025年11月13日 10:06:15
- 2025年11月13日 10:05:49
- 2025年11月13日 09:37:41
- 2025年11月13日 09:31:30
- 2025年11月13日 09:31:04
- 2025年11月13日 05:19:16
- 2025年11月11日 15:21:46
- 2025年11月11日 14:35:53
- 2025年11月11日 10:37:15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