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拉曼:中國以生態文明實踐回應全球“合作與競爭”之問
中新網巴西貝倫11月12日電(記者 陳天浩)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中國角舉辦首場邊會——“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實踐”主題邊會。第三世界網絡負責人米娜·拉曼(Meena Raman)在邊會的圓桌會議上強調,在氣候危機面前,世界必須在“合作與競爭”之間作出選擇,而中國的行動正在為這一選擇提供答案。
“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實踐”主題邊會由生態環境部指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辦,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承辦,中國新聞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協辦。

中國生態轉型展現獨特價值
拉曼表示,許多發言者都高度評價了中國的實踐,“誠然,‘生態文明’這一理念本身就非常先進?!?/p>
“而在中國,這一理念得以付諸實施的關鍵在于,國家發揮了主導作用,國有企業成為經濟體系的中堅力量,不僅帶動了經濟增長,也讓中國走得更穩、更遠。”
在她看來,這種“頂層驅動+公共部門引領”的路徑,體現了中國式生態轉型的獨特價值。
氣候政策的雙重標準正在撕裂國際合作
拉曼指出,全球目前正處在一種“范式沖突(clash of paradigms)”中,“一方面是合作的范式,另一方面是競爭的范式。”
她強調,如果要繪制一條通往全球生態文明的道路,必須尊重既有的國際法律框架,“無論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還是《巴黎協定》,這些艱難談判形成的法律文書都必須得到尊重。”
“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但我們承擔的責任并不相同。”拉曼重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重要性,指出全球南方國家與發達國家在起點、能力和歷史責任上存在明顯差異。
此外,拉曼直言,氣候行動領域存在明顯的“雙重標準”?!拔覀円环矫媛牭饺蛟诩铀贁[脫化石燃料;另一方面,卻看到以美國為代表的個別國家通過關稅、貿易和單邊壓力,迫使發展中國家繼續進口煤炭?!?/p>
她稱這種做法是“瘋狂的、矛盾的”,指出這正反映了當下國際氣候政治的扭曲。“當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時,全球減排缺口由誰來填補?”拉曼呼吁,全球北方(Global North)不能逃避解決氣候變化的責任。
讓多邊主義重新發聲
拉曼呼吁:“如果我們真的相信合作,那就要落實資金支持;如果我們真的相信多邊主義,那就必須停止單邊主義?!彼龔娬{,當前最大的考驗是:“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全球北方能否真正選擇合作而不是競爭?”
她提醒人們,生態文明的終極考驗,不在理念,而在行動;不在“誰先走多遠”,而在“我們能否一起走下去”。(完)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3日 11:13:31
- 2025年11月13日 07:22:28
- 2025年11月12日 11:51:29
- 2025年11月12日 11:27:34
- 2025年11月12日 11:25:58
- 2025年11月12日 10:10:43
- 2025年11月12日 10:10:19
- 2025年11月12日 10:09:25
- 2025年11月11日 13:31:30
- 2025年11月11日 10:09:44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