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逯世澤: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方向不變力度不減

分享到:
分享到:

逯世澤: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方向不變力度不減

2025年11月12日 10: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巴西貝倫11月11日電 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中國角舉辦首場邊會——“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實踐”主題邊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在會上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5年度報告》。

圖為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發布報告。中新網記者 林勐男 攝

  本次邊會由生態環境部指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辦,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承辦,中國新聞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協辦。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發言全文如下:

  202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兩次出席聯合國氣候主題峰會并發表視頻致辭,呼吁各方堅定信心、擔當盡責、深化合作。9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鄭重宣布中國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標志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從聚焦二氧化碳到覆蓋全溫室氣體、從控強度到降總量的重大跨越。這全面展現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戰略定力,也彰顯了中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高度重視,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了強大信心與動力,展示了中國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

  近日,中國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5年度報告》,全面展示了2024年以來各領域各部門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措施和重點工作進展成效,以數據和事實展現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行動。下面,我向大家展示報告的主要內容。

  報告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部署新目標以及近一年來的重大成效,我給大家分享幾組數據:

  能源轉型方面,2024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19.8%,煤炭消費占比從2013年的67.4%降至53.2%;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21.6億千瓦,占全球總量40%以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16.7億千瓦,占全球總量近一半。

  產業轉型方面,新能源汽車產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裝備,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10年來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讓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交通運輸領域,重點行業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比例約70%,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貨物綠色疏運比例約88%,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實現規?;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蓋率達到98%。

  建筑領域,全國城鎮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97.9%。

  持續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持續落實《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建成20余個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氧化利用項目;對HFCs實施配額許可管理,實現將生產和使用量凍結在基線值的履約目標;出臺工業領域氧化亞氮排放控制行動方案。

  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得到有效鞏固提升。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2024年完成國土綠化任務786.5萬公頃;中國已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國家,森林覆蓋率超過25%,森林蓄積量超過200億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積穩居世界首位。

  穩步推進適應氣候變化。推動建設氣候適應型社會。落實《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將適應氣候變化納入國家自主貢獻目標;39個試點城市探索開展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強化重大災害防范應對,基本建成全國應急指揮體系;發布早期預警促進適應行動方案。

  全國碳市場建設邁入新階段。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明確全國碳市場中長期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比將達到60%以上;正式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清潔技術出口和投資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政策行動不僅為國內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也有效推動風電、光伏等裝備技術成本大幅下降,為全球尤其是南方國家能源和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低成本、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COP30是推動《巴黎協定》全面實施的關鍵節點,將為氣候治理下一個十年指明方向。中方期待與各方一道,推動全面有效持續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以多邊主義引領全球合作,為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注入穩定性和前進動力。

【編輯:劉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